
- 积分
- 8580
- 魅力
- 0
- 金币
- 6418
- 注册时间
- 2022-10-21

|
和南岳山人《秋分》
倪郁
金风玉露均寒暑,铁马仓箱报岁收。
漫卷枫笺题雁字,一犁耕破万山秋。
2025.09.22《和南岳山人《秋分》》欢迎点此查看全部内容。
秋分
南岳山人
却道长天火气流,平均日夜兆丰收。
香飘叶落迎冬至,摁住青山雪白头。
双璧映秋:倪郁和诗与南岳山人原诗《秋分》品鉴
两首《秋分》一为原创、一为和作,皆以秋分时节为骨、以自然意趣与生活感知为魂,既紧扣节气特征,又各藏独特笔意,在格律、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形成巧妙呼应与差异化风采,堪称秋日诗坛的一组佳作。
一、原诗《秋分》(南岳山人):质朴写实里的节气哲思
南岳山人的原诗以 “写实” 为基,将秋分的物候特征与生活期待融于浅白却生动的语言中,读来如见秋日寻常景致,又暗藏对时节流转的细腻感知。
首联破题:直契节气核心
“却道长天火气流,平均日夜兆丰收” 开篇即扣 “秋分” 本质 —— 前句以 “天火气流” 状写秋日天高气爽、暑气渐散的气候特点,“却道” 二字似有与夏日对比之意,暗含对秋凉初至的欣然;后句直指秋分 “昼夜均而寒暑平” 的节气特性,且关联 “兆丰收” 的民生期待,让诗句脱离单纯的景物描写,多了一份对农事的关切,烟火气十足。
尾联拓境:以景衬时显意趣
“香飘叶落迎冬至,摁住青山雪白头” 是全诗的妙笔。前句 “香飘” 或暗指秋桂绽放、作物成熟的气息,“叶落” 则是秋日典型物候,“迎冬至” 以时序递进的视角,将秋分置于 “秋去冬来” 的节气链条中,拓展了时间维度;后句 “摁住青山雪白头” 更是神来之笔 —— 秋末虽有霜意,却未到冬日覆雪之时,“摁住” 二字以拟人化的动作,既写出秋霜初降时青山似被 “轻覆白头” 却未全白的情态,又暗含对秋日悠长的不舍,天真又鲜活,让全诗的意境从 “写实” 升华为 “趣写”,余味悠长。
二、和诗《秋分》(倪郁):豪迈笔致下的秋日气象
倪郁的和作紧扣原诗 “秋分” 主题,却在风格上另辟蹊径,以 “豪迈开阔” 的笔调,将秋日的 “收” 与 “耕”、“景” 与 “情” 熔于一炉,既呼应原诗的 “丰收” 意涵,又展现出更富动感的秋日图景。
首联承意:工对见节气之美
“金风玉露均寒暑,铁马仓箱报岁收” 开篇即以工稳的对仗呼应原诗。“金风玉露” 化用传统意象,将秋日的风与露写得清雅高洁,“均寒暑” 精准点出秋分 “昼夜等长、寒暑平分” 的特征,比原诗 “平均日夜” 更添文学色彩;后句 “铁马”(或指农事器械、车马)与 “仓箱” 形成动静对照,“报岁收” 则直接回应原诗 “兆丰收”,将 “预兆” 化为 “实报”,让丰收的场景更显真切,充满丰收的喜悦与踏实感。
尾联拓新:奇笔绘秋日之魂
“漫卷枫笺题雁字,一犁耕破万山秋” 是和诗的 “诗眼”,也是超越原诗的点睛之笔。前句以 “枫笺” 喻枫叶,“漫卷” 二字赋予枫叶动态之美,“题雁字” 则将雁群南飞的队列比作纸上题诗,把秋日的自然景致转化为文人雅趣,雅致又灵动;后句 “一犁耕破万山秋” 堪称神来之笔 —— 秋分虽为收获季,却也暗含播种(如冬小麦)的农事,“一犁” 以小见大,“耕破万山秋” 则以夸张的笔法,将田间的一犁拓展到 “万山” 的广阔空间,既写出秋日农事的延续性,又展现出人力与自然相融的豪迈气象,让全诗的格局从 “眼前秋” 升华为 “万山秋”,气魄十足。
三、双诗对照:同题异韵,各擅胜场
两首诗虽同咏 “秋分”,却在风格、意象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恰如秋日的两种面貌 —— 一者细腻写实,一者豪迈开阔,共同勾勒出秋分的丰富意蕴:
维度 南岳山人《秋分》 倪郁《秋分》
风格基调 质朴自然,略带闲逸 豪迈开阔,兼具雅致
核心意象 天火、日夜、香飘、叶落、青山 金风、玉露、铁马、枫笺、雁字、一犁
情感表达 对节气流转的细腻感知,暗含不舍 对丰收的喜悦与农事的豪情,充满力量
意境格局 聚焦 “眼前景”,时序感强(秋迎冬) 拓展 “万山秋”,空间感足(小见大)
总而言之,南岳山人的原诗胜在 “真”—— 以质朴之语写节气之实,以 “摁住青山” 的妙笔显意趣;倪郁的和诗胜在 “壮”—— 以工对雅语绘秋日之美,以 “耕破万山” 的奇笔拓气象。二诗一主 “写实闲逸”,一主 “豪迈开阔”,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秋分时节的生动画卷,足见诗人对节气与生活的深刻体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