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485
- 魅力
- 284
- 金币
- 81
- 注册时间
- 2005-10-4

|

楼主 |
发表于 2024-7-10 23: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A处的半岛(已在八九十年代炸掉挖平,现存少部分)形成雍水坝或者人工修闸,提高溪流1或河水水位,使水流从A处沿黄线河道流至B处,与溪流2汇合,再加上大河则形成了护城河。还有可能A处的半岛还起着分流和泄洪的作用,其原理与兴安灵渠类似。
猜想:三条河及人工河围起的是一座古镇
证据1、云盘顶(或营盘?),清朝时为汛级驻防地驻过军。还是小时候爬上去过,记不清多宽面积了。八十年代初还有建筑遗迹,包括砖、瓦、围墙、井(井我没见过,听老人家讲是有人死在井里所以掩埋了)、围墙边种植的月季和石榴树等(小时候还在那摘过月季花),月季和石榴树不是本土植物,在古代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种。
证据2、北门。应该是只有有围墙的城镇才会分东南西北门吧,但现存地名只有北门。
证据3、鬼脸窝。这个地名一听就渗得慌,是埋葬意外死亡或早夭儿的地方,老人家说曾是清以前处决犯人的地方
证据4、曾经的驿道(官道)穿北门而过
证据5、我们县我们镇我们村是世居少数民族地区,然而就在山脚下的我们村组全组总共不到四十户,却有诸如:沈、黎、陈、刘、冯、秦、何、雷、廖、周、王、潘(已搬迁)等三十户左右汉族人家(在加分政策影响下,有许多人已经改了民族),汉族人口占比之高非常另类。我们小时候秦家的爸爸孩子就叫他“大大”,旁人就叫他“秦大大”,刘家的人叫父亲“爹爹”等等,与本地世居民族截然不同。他们有没有可能是秦时留下来的北方士兵后代?再结合半岛的分流技术也极有可能是与兴安灵渠同出一门,使这个可能性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我老家所在的村子前身极有可能是一座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古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