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2235
- 魅力
- 7
- 金币
- 29
- 注册时间
- 2019-4-27

|
飞虎队不是美军,而是正规的中华民国空军部队。
飞虎队的正式番号是“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英文叫The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of the Air Forc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简称AVG。在此之前,美国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飞虎队”,因为它是在中国从零开始组建的。
飞虎队的飞机是中国人花钱买的,是中国的飞机
抗战开始的时候, 中国空军名义上有500架飞机, 但实际上真正具备空战能力的只有91架。为了让装备本来就比日军差得多的中国陆军不致在完全失去空中掩护的条件下作战, 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向陈纳德提出组建一个外籍空军兵团的想法。
1939 年10月, 在日本飞机对重庆轰炸最疯狂的时候, 蒋介石亲自召见陈纳德, 提出要购买美国最新式的战斗机, 并雇用美国飞行员来华参战。陈纳德为此专程回美国, 在政界、军界进行游说。
虽然美国军方一些高官对此不屑一顾, 但总统顾问劳克林·柯里等有识之士对陈纳德的提议给予坚决支持。特别是科科伦律师不但建议罗斯福总统批准组织空军志愿队赴华作战, 而且在飞机、武器等方面予以协助(请注意是协助不是援助)。
罗斯福总统最终批准了这项计划。
飞虎队的飞行员是雇佣兵
陈纳德,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Claire Lee Chennault),1937年获聘为中华民国空军顾问,协助中华民国建设空军及训练飞行员。
陈纳德的月薪为1000美金,是他在美国服役时月薪的好几倍。注意:1937年的美金和今天的美金价值为天壤之别,当年的1000美元属于妥妥的高薪。 陈纳德在昆明市郊组建一所航校, 并以美军标准尽快训练出一支全新的中空军。他从美国招一批空军预备役军官到航校任教官,还有100多名美国青年飞行员。
飞虎队的飞行员,虽然说基本上都是美国人,而且几乎都有美军背景,但是,他们不是直接来自于现役美军,主要是来自于美军的退役人员。是退伍人员应聘来中国加入的飞虎队。这些美国人来华参加飞虎队之前,他们在美国的身份,已经不是军人,而是平民百姓。 当年飞虎队的美籍飞行员,待遇高得离奇:中队长月薪700美元,小队长月薪650美元,普通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大约是同期中国籍飞行员月薪的20倍。即使和同期美国人的平均收入相比,飞虎队美籍飞行员的年薪,在美国社会也可以排到前3%,属于妥妥的高收入。不但如此,飞虎队还有奖金:每击落日本飞机一架,奖金是500美元。
飞虎队的工资支出就连最爱混水摸鱼的网络博主,也说来源是“美国华侨捐款”——海外华侨的抗日捐款最终当然是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支配。B站视频中一个美国人则提到:国民政府当时正在向飞虎队飞行员支付费用(视频1分20秒),也提到后来飞虎队解散、并入美军序列时大多数成员都离开了,因为拿不到中国给的高工资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C411H7ur/
如果在一件事情上你拿到足够甚至超额的报酬,你就不能再讲什么奉献精神,因为一切是都是交易,你不能再用无法拿金钱衡量的英雄主义精神去美化自己的工作。
飞虎队的战绩
飞虎队成立之后,作战的时间不到8个月,首次参战是在1941年12月20日,1942年的7月3日解散。飞虎队在中国西南地区、缅甸等地,作战七个多月的时间。战绩如下:击落日本飞机150架,摧毁日本飞机297架。飞虎队自身的损失是:损失飞机73架,损失飞行员26名。
互联网上也有将1943年改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之后的战绩一并列为“飞虎队”的战绩比如“共摧毁了2600架日机”,是不对的。本身飞虎队至少在中国语境下指的是1942年的7月3日解散之前的这支队伍。
还有人说飞虎队的飞机和人员开支都是美国暗中援助的,理由是当时美日还未开战,美国暗中援助中国抗日……可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日美开战,太平战争爆发。13天后的12月20日飞虎队在中国首战日本(很难说这群美国飞行员没有怀着国仇家恨上战场,以及来自美国国内的压力),7个多月后解散并入美军,哪有什么不好与日本撕破脸暗中援华的?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飞虎队军纪松弛
打架,斗殴,骚扰妇女,都是家常便饭,还有一个突出的,说出来让人乍舌:集体去烟花场所。在当时,昆明有一座Ji院,是专门接待飞虎队人员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听说这个“丑闻”,找陈纳德调查核实,不料刚刚开口问,陈纳德就毫不隐瞒、全盘托出。
陈纳德是这样解释的:“……那个妓院,使我操心,大兵们总得要有女人,弄不到干净的,不干净的也可以……” 言下之意是,飞虎队的队长陈纳德,默许飞虎队这群美国青年集体嫖娼,并且,陈纳德认为这是正常的、必须的、可以理解的。
飞虎队,从中国军队变成了美国军队
飞虎队成立的时候,是中华民国的正式空军编制。到了次年,也就是1942年的7月3日,经过中美两国军方的协商一致,决定:解散飞虎队。美国看上了这支部队,决定收编为正式美军编制。并入美军之后,飞虎队的新编号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
接到飞虎队被美军收编的消息,飞虎队的大部分美籍飞行员,都选择了离开。最后飞虎队只有5名美籍飞行员和部分地勤人员,选择留下,接受被编入美军。选择离开的大部分飞虎队队员,一般被认为是因为一旦被编入美军,那么参照美军飞行员的月薪(大约150美元),待遇大幅下降,变得毫无吸引力,所以,他们不干,选择离开。 1943年3月10日,部队番号又改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少将司令。
互联网上有人在有意混淆,将1942年7月解散并编入美军序列之后的“飞虎队”(做为美军当然是美国人开的工资、用美国人自己飞机),套在一开始就由中国人自己花钱买飞机、高价请美国飞行员组建的“飞虎队”身上,难道要证明美国人大无畏、无私奉献的共产国际精神?
还是那个观点:中美关系好的时候,可以不强调飞虎队雇佣兵的事实,毕竟就算雇佣兵,也是有共同战斗过的峥嵘岁月、革命友情。放在共同抗日的大背景下,飞虎队成员拿钱办事也算不得污点;放在中美扩大共识、互利共赢的大背景之下,这段历史也是可以历久弥新、值得纪念的。
国与国的关系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强调分歧,分歧就越来越大;你强调共识,共识也越来越多。在美中对抗的大环境下,桂林飞虎公园的定位就变得有些微妙,应该强调什么呢?

好在,这座室内雕塑上至少还刻了两个中国军人和一个工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