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金黄正当时 这个时节,热中带凉,秋天的气息渐浓。在我的眼界里,当数百数公里外的恭城县。 柿子之乡的莲花公社,满山遍岭的柿花果果(当地人称柿子为“柿花”),时不时见到有人在採摘。路边高大的棚厂里,满地的果果在择选装箱待运。 照片1 星星点点的,恭城莲花一片一片的都是金黄色。 我不大爱去名气很大,现代人称“打卡点”,我称之为“点卯地”的红岩柿花园里的商贩小摊一条街去逛。因为交易情绪味浓,那些人眼勾勾的就是想要你买他的东西,问你要点小钱。确实,也不容易,人家都是为了讨生活。 55年前我想吃肉了,没得钱,只好背十把斤米到圩上去卖。不过我总会比人家便宜点把点,收钱给米快走人。 照片2 朋友告诉我,这里的果农好淳朴,不像那些商贩。 旁边的竹山村一样有漫山遍野、成片的柿花林。路边,摘完柿花在挑选大小,装筐上车的韦姓小两口,和他们闲聊打探:柿花不愁销,票子大把收腰包。乐得他们埋着头嘴巴笑歪。 照片3 我讲,以前的柿子要用长杆杆开个叉口伸到树上去扭柿花果,还要用石灰水泡十把天才吃得。小韦讲,早就没得这种事了,改良了。果树矮了,摘也容易,一摘下来就可以吃。小韦嫂顺手递给我两个大的。我讲这一个半把斤重,那不是占了你块把钱的便宜。我还是没要,照个相而已。这东西我吃了不消化。 照片4 小韦特意捡了两个软和的递到我面前。讲,尝尝,这种熟透了的柿花好甜的。 谢谢你了。我一下吃不了,捧起,告辞。 记得十多年前朋友带我拿着纸盒到柿花园里随便摘这些软柿子,没人管。好像是摘自己屋里的柿花一样。 照片5 莲花公路边的收购站。收果老板帮运果老板收果装箱运往云南。 “那么远?” “还有远的哦,北京上海还有出口到越南” 照片6 选果的妹妹忙着选果包装,只顾得笑,没得空讲话,怕装错。 她也是喊我吃一个。我讲吃不得、不消化。她找出一个软和的,咧,这个消化了。 我讲老板看见了,不扣你的工资? 她讲,来到我们莲花,柿花随便吃,你吃得好多。有两个就涨蹦你的肚子。 照片7 照片8 根据柿花货的好丑,分等级安名头装箱。 照片9 照片10 这种装车活路在橡机厂汽车队我做过,辛苦着力地位低下。现在的年轻人没管那么多了,只要给票子多我就和你做。 离开顺便和人家招呼一声,“辛苦老弟!” 照片11 忽如一夜秋风来,隔壁梨树花正开。是科学种果的新嫁接?不懂! 照片12 照片13 县城往北走在去往西岭的公路边,两片田里机器轰鸣,有人打谷,有人割禾。这新奇又亲切的场合, 是我55年前知青七年做过的这些事。 走下路基,踩进干水田里,靠近和这几个打谷的人搭话:“哦,现在打谷机装上了马达,半自动化了。” 一个突然出现的白头老人,令他们有点诧异。 照片14 “我来刷一把。” 照片15 “哎!哎!你莫来,你不懂的!” 看着比我小蛮多点的妇人讲这番好心话,我连不好讲。我打谷子的时候,你还在放牛、背老弟、老妹耍。 “我只是拿把禾做个样子,照个相罢了。” 照片16 离开这块田,到隔壁割禾的老弟那里了。 妇人问同行的朋友,“他懂打谷子?”朋友讲:“人家当了七年的知青,什么没做过!” 照片17 “老弟,现在一亩田得几百斤谷子?” “500!” “看来产量不算高!” “是的,够得我们一家人吃就要不完了。” “来,把刀给我,试一下火色。” 这老弟不怕我割烂他的禾,也不怕我用坏他的禾刀。没有阻止,爽快的把刀递给我。 照片18 于是,我弓步弯腰,左手抓禾杆,右手握禾刀。看准部位,弯禾杆猛拉刀,爽快利索。我认为自己的姿势没错,只是弓步过于大了一点。那是怕久不做这事,不熟,伤着手脚。划不来。 “这架势对没?” “那还着讲,你肯定割过。” “你好多年生的?” “1973年。” “我割禾的时候,你还没生,没是吹牛的啵!”“‘知青’晓得没有?” “听讲过,我们队里也有。” “晓得就好,我没哄你的吧?” “没有!” 照片19 照片20 照片21 我有所准备,此情此景,在田边路上画两笔,抒发情感、留下记号。 又担心公路局的人看到,讲我污染公路,罚款驱赶。田边路基上总可以吧,我问了田主人小周。因为是他的田边。 照片22 及时想了两句:“喜看稻黄千重浪,遍地金色美煞人。” 写着写着,一想,不对啊。就是这两块田,哪个样子能讲“千重浪”呢?不好改了。又自圆其说的讲,把眼光格局放大点,那山后还有一大片金黄待收的田,怎么又不是“千重浪”呢。宽容了自己,却漏写了“千”字。懒得补了。落款“西岭公社挖沟大队小周田 甲辰秋裔工” 照片23 脚下这片田,绿色的草杆杆,估计蛮多人认不得。马蹄!清脆爽口、消痰吐气、微微带甜的马蹄。 我亲自种过,有感情。那年队里分了5厘田给各家各户。这也是我们队里的人,第一次学着种马蹄。统一犁好田再用田泥垒出分界线。各自圩上买回马蹄苗匀称插上,等分支茂盛了再搂来稻草或山边的木业踩进田里,久不时淋点参水的人尿。那年,我这5厘田得了一箩筐有六七十斤,吃不完就扛一半到圩上买。余下不多等过年回桂林,孝敬爷爷奶奶和老子。 2024.10.15金秋恭城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