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节钺重臣 困境城守
大明官军弃城而逃,置全州百姓生死而不顾,官兵逃,守土之官不可逃,马光“自谓与城存亡之人也”。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走大街穿小巷,赶圩场爬山寨,组织发动全州士民百姓抗清守土保家园。马光传“檄绅士百姓誓神,督民兵得万人”,迅速纠集起上万人的抗清义军,准备坚持长期武装斗争。
经过数年的抗清武装斗争实践,马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些年来,各地抗清志士举义旗坚守城池,抗击清军卫国守土气壮山河,但最终难免城破,遭清军残酷屠城。经过深思熟虑,马光决定主动放弃全州城,不争一城一地得失,动员全城军民上山下乡,保存有生力量,建立农村武装抗清根据地。马光带领全州人民在崇山峻岭处“设立十三关,四民俱搬入关中,相倚为命,人民俱集”。
战乱年代,全州境内设立的防守关隘众多。民国版《全州志》“关隘”条目称:“全县为广西门户,北连湘楚,南蔽桂林,扼要筹防,向称重镇”。嘉庆版《全州志》记载有麻石关口、八十里山关口等关隘十二处,但没有记载南明马光设立的“十三关”,不知这“十三关”是单独一处关隘名称,还是众多关隘的总称,但确实有过十三关抗清根据地的创建历史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