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当下,电力供应充足,城乡处处灯火,即便空身走夜路,在没有路灯的地段也会打个手电筒,根本没有了无灯无火走夜路的困惑。今人反倒是困扰于光污染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玻璃幕墙的反光刺激,过度照明的人工白昼,彩光炫影的人为侵入,多种不适当的光源辐射,严重污染着人们的视觉环境。人们几乎是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地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遭受侵害。 据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由晚间华灯造成的光污染"使夜空失色",已造成全世界20%以上的人看不见天上的星星;燥光污染、镜面反射、过度白亮等等问题,对人眼角膜和虹膜造成的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的下降,都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每年给人们造成大量损失。为此,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其实早已刻不容缓。 应了那句老话:"失去了的东西,才觉得可贵。"失去光明,人们当然会觉得光明的可贵。而失去黑夜,人们会觉得漆黑的夜空可贵吗? 五、六十年代,普通百姓家家油灯,除主干道之外,寻常巷陌也没有路灯。那时的晴朗夜空,满天繁星,银汉星河格外璀璨。而现在,对于不少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天上的星星只是个传说,从未见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种悲哀! 在我们庆幸不再有走夜路之忧的社会进步时,又陷入了过度光污染的生态退步。社会进步怎么同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如何破局是个关乎全球生态的课题,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虽然人不能活在回忆里,但朋友聚会时,老桂林都怀念过去的时光,希冀能减少一些强光干扰,让后辈们也像我们孩提时一样,在城市和郊外都能看到银汉星河的夜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