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策划
现在就选题策划诚心向各位老师征求意见:
《救亡日报》社系列是否具有续更的必要?
老师们今后还想看《救亡日报》社系列吗?
老师们有其它想看的题材吗?
可以私信我告知,感恩!
感谢老师
感谢老师们一个月以来的关照和支持呀,作为一个初入人文论坛不久的新人,也没想过一定要发布爆款文章,只是因为之前社团工作写过郭沫若的视频文案,同时,在苏老师的建议下,去到太平路参观之前明明相遇却没有相见的《救亡日报》社,因为她是那么地安静、低调、古朴,时光赋予了她淡雅得近乎为水的气质,若不是有心前往,她兴许就这么隐匿于太平街热闹的烟火气息了,不被大多数人所注意,以至于第一次在太平路,我与它就这么错过了。所以当第二次去采风,顺着高德导航语音播报,右转和它撞个正着时,我内心是万分惊喜的,有一种“转角遇到爱”的奇妙,加上本人非常敬爱的刘老师说过的话,……即使没有人看,我也要坚持做下去。具体原因已经忘记了,但是她坚信这是一件对于桂林、对于广西、对于中国非常重要的事情,那种感觉,一年过去了,我始终无法忘怀。以及来桂林后喜欢的食堂档口接连着倒闭,想吃的食物陆续离开……睁眼看到社会真实的样子而比较失望比较焦虑比较迷茫的日子里,赵老师一直以来细致到饮食的鼓励,使我对太平街、对郭沫若、对《救亡日报》有了更深刻的感情,冥冥之中觉得这是缘份,我应该和她朝夕相处,不离不弃。作为一个曾经非常不喜欢看新闻,但是后来又臣服于,她兴许拥有可以改造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突出人间爱与情的力量,转而有那么一刻,产生了“如果可以,如果有机会,我可以成为一个新闻人。”的想法,所以花费将近一周制定了计划表,决定生产《救亡日报》社 45 篇人文帖子,整合成桂林抗战文化系列。
停更原因
鉴于苏老师说的,当下社会已经习惯了碎片化阅读,很多人已经无法或者说不能完整地阅读完整的千字文章了。而且抗战文化属于比较严肃的文学,没有办法娱乐和愉悦,距离当下相对和平的中国,《救亡日报》社曾经发生的故事距离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繁重忙碌的劳作使人们休息之余倾向于选择美食美景此类可以放松的美好事物,最好是能够图文并茂。与此同时,同一类题材看久了老师们可能没有办法坚持阅读,新鲜感较少容易导致阅读疲劳。碎片化输出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我会尽量做。至于如何把握严肃和愉悦的度,我不得而知,暂时只能决定谨慎地挖掘周边,避免年少无知伤害英雄前辈。图文相符只能说尽力而为,因为作为一个学生,我深知自己目前没有资源也没有时间接触和整理官方的权威资料,《救亡日报》社已经没有我在工作日一天一更的情况下可以拍摄的素材了,对于鲍加兵和糖一家的照片,我深感歉意,实在没有素材可以拍摄了,纯文字又觉得老师们会看得比较辛苦,所以就选取了热门的“食尚煮艺”方面关于美食的素材进行图片排版,这厢失礼啦!
预更时间
所以更新要等 8 月份了,但是具体不知道几号。因为还在犹豫论坛帖子选题问题,小生非常敬佩“好好青年”先生可以如此稳定、频繁且高质的更新,并且您的阅读量名列前茅,老师们包括小生也非常喜欢您的文章,一是觉得原创太不容易了,二是人文的意义道不尽说不完,三是您的文章深受千千万万老师们的喜爱,这是大众钟爱的作品。我最初想学习您的文风,但是一个月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无论如何短期内不能抛弃学术风格,小生发帖计划里有备注“文学具象化”,然而在实施时发现有些效果需要时间打磨,向您学习,争取把人文帖子写得地道,贴近人民大众,贴近桂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