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一块一碗”,曾记得儿时的夏天,每次走过路边的阿姨摊,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大盘,摆在那里,还有炭火在给它轻轻的加热。
这就是儿时,夏天最想念的味道,“嗦”田螺。
或许很多人在疑问,田螺不是炒的吗
现如今的田螺,都是加酸笋,加辣椒,炒香而成。
对于儿时的记忆,田螺是“嗦”的,一碗田螺半碗汤,一口田螺,一口汤,那才是“嗦”田螺的乐趣。
记忆的深处,总有唤醒的时候,一块一碗的田螺,总是让人回味,回味的是骨头汤的香味,回味微微辣,找水喝时,眼睛泪汪汪的舒坦,回味一桌人在比赛“嗦”田螺的乐趣。
“一颗田螺,一口汤”回味无穷,也许这就是桂林夏天带来的快乐。
曾经的田螺,都是先经过去尾巴盖,然后炒干水,放入八角桂皮,有条件的话加入筒骨,或者味精,熬制,最后加入紫苏,田螺的最佳伴侣,让田螺入味,让汤鲜美。
儿时的味道,也经常因身上没钱,而望螺咽口水,为了这一口,就会跑到田边,或者江河中,去亲自摸螺。而记忆中的螺,还是有区别的,田螺个大,螺蛳个小,螺蛳肉更香,而田螺容易捡,螺蛳难捡。
而现如今在桂林漓江已经是非常少螺狮了,更多的是田螺。
儿时的记忆,煮田螺,还是需要耗尽很大的功夫的,钳子没有,就用刀背敲,烧柴火,大锅炖煮,香料经常是没有的,有也只是路边捡拾的紫苏或者薄荷,更别提筒骨,与味精了。
就为了嗦上一口田螺,需要耗费半天时光。而有时候“心太急”味道总是差强人意,因为刚刚捡拾的田螺,没有经过时间浸泡,去泥,往往在吃的过程中,有泥巴味,同时也成为记忆深刻的体会。
夏日炎炎,一碗田螺,“嗦起”才有味道,这也许就是,桂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