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9022
- 魅力
- 440
- 金币
- 787
- 注册时间
- 2011-7-30
|
发表于 2023-1-29 0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尹老师发表于桂林日报的《从历史遗存看恭城教育》一文的部分文字,这个也许不能解答您的疑惑,但是能了解一些恭城教育和文庙的兴盛的一些背后故事吧:
官方重教,全民兴学
恭城重教传统,最早有文字可考的可溯至北宋监察御史周渭。据《宋史》载:“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渭奏去刘鋹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周渭去世后,恭城百姓建庙塑像,历代崇祀,恭城重教之风气始盛。宋邹浩《天与堂记》记述:“昭州四邑,惟恭城士人最多,合平乐、立山、龙平之数而校焉,曾不足以当其半。自御史周公以来,以力学知名、以决科入仕者,每每不乏。”宋代昭州辖四县,另三县士人之和还不足恭城的一半,可见周渭影响之深远。
历史上恭城为边邑小县,境内百姓多为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如何治理对历代官府都是一个考验。康熙年间的恭城知县田慕芳在《重建文庙碑记》中说:“或问,作边邑有司,以何政为先?曰催科也,抚字也,如防奸缉盗、案牍词讼诸庶政,皆先务也。余应之曰:否否。方今圣天子右文,治具毕张,海内之地,风移俗易,而顾令粵西边陲,民瑶杂处,不沾圣教,即有豪杰秀起之士生于其间,亦将颓然自靡,无以自立于此,而欲风移俗易,庶政毕张,其可得乎?”明确把教育作为县政第一先务,优于收税、抚恤、治安、司法等。
在光绪《恭城县志·山川》中,记载了宋进士田开、宋进士周述,明解元周嘉宾、明举人龙时曜等五处读书岩,在各地县志中是独一份,恭城官方民间对读书之推崇可见一斑。
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恭城贡献了进士28人,举人、贡生500余人,可谓人才辈出。雍正《平乐府志》云:“恭城虽十室之邑,地邻衡永,风声气尚相类。士之业诗书、取科第者累累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