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老板路》是一本桂林老百姓聊天时讲述桂林民间旧趣闻、老故事的书。2006年出版发行后颇受欢迎,其中《百年沉浮的驿前街》一文在地方网站上一度引发热议。笔者此前并不知道驿前直里有孙记木行、宝和昌木行、振雄记木行、同庆和木行等十多家木行和朱玉和、闵有禄、周顺昌等数家伙铺等商行名号,拜读之后,感觉到文中存在误和疑。误在两家商号,除“周顺昌伙铺”应为“周万安伙铺”之外,还有“孙记木行”应为“申记木行”;不同的是周万安伙铺因一笔意外之财而开办,申记木行则由创办人多年艰辛的积累而达成。 为求证申家是否开过木行,笔者曾去拜访申记木行的后人申经华先生,并从地方志和本地网站上搜寻到一些相关资料,发现申记木行有板路可扯。综合而言,申经华先生之父申秉乾1911年生于桂林,祖籍邵东。清末,祖父申××来桂谋生,从事木材行业,与建筑商刘××熟,为申秉乾留下了人脉基础。申家祖父申××殁后,由申秉乾的族叔祖申守真主持分家,申秉乾分得申记木行。申守真自民国7年(1918年) 署灵川县承审员后,民国15年(1926年)官至广西审判厅厅长,次年代理广西高等法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政协任文史委员,月生活费30元,一直寄居申秉乾家(时为驿前直里16号),1964年殁。 申秉乾的申记木行经营木材(不涉竹、柴、炭),1937年广西当局修筑湘桂铁路釆购枕木,后是桂林人口骤增建房屋及战后重建家园,申记木行盈利累计13000银元。1945年桂林光复后重建广西省立艺术馆,申记木行供应木材,有几根挂幕布的木头很长,要求不能有接口。申秉乾做事认真,不怕吃亏不怕累,亲自带人深入林区找到适用大树,从砍伐到用人工绞车翻山越岭运回桂林花费很大,乃至这笔生意基本上打了个平手而申秉乾口无怨言。之后,以积累的盈利购得原东江驿地产开办锯木厂,又在蚂蝗洲购地二十余亩给得力助手吴某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申记木行响应政府号召投资数千银元兴办天南线厂,盖了一座100余平方米的小洋房,购置了10余台机器,招聘了约30名员工,专门生产缝纫业使用的车线,日产450码轴线528个,年产值2460元。后因抗美援朝战争需要,申记木行又响应号召投资兴办药棉厂。 1954年,天南线厂成为桂林市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申秉乾占股为第二名,当年轴线产量达111万个,产值 1.85万元。 申记木行不复存在,申秉乾把妻子留在厂里当工人,自己则另谋出路,在北区搬运社任会计直到退休。 申记木行只是众多木行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木行,桂林史志基本上未记载其兴衰沉浮散,而上述轶事记下了它当年对社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