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桂大地的一隅,广西桂林平乐县青龙乡宛如一颗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青龙香芋。近年来,青龙乡紧紧围绕“香芋之乡 文旅小镇”的发展定位,不断推动香芋产业的转型升级,使这小小的香芋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青龙乡种植香芋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平乐县志》记载,已有三百余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青龙香芋独特的品质。这里的香芋个头硕大,呈榄核形,外皮红棕色,芋肉布满细小红筋,类似槟榔花纹,故又称“槟榔芋”。其肉质细腻,口感粉、糯、香俱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约为14% ,淀粉含量达43.9%,脂肪含量2.4%,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 曾经,青龙乡的香芋种植多以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为主,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对接不畅、产业链条断裂等困境。农民们辛苦种植的香芋,常常在“怎么卖”的难题中挣扎。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实现助农增收,青龙乡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为香芋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种植模式上,青龙乡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了“党建+协会+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双模式。乡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助力香芋协会与多家公司签订保价收购协议,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订单化”种植,让农民们吃下了“定心丸”。同时,创建规模化种植基地,目前香芋种植已辐射全乡8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预计总产值可达上亿元。 为了确保香芋的品质,青龙乡构建了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推行绿色植保升级,严禁使用46种国家目录农药;联合广西农科院组建专家服务团,针对种苗脱毒处理、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2项关键技术开展专项培训;同步编制实施《青龙香芋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芋种筛选标准,实现从种植到采收的全周期标准化管理。 品牌建设是青龙香芋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青龙乡坚持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以活动为抓手,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香芋采收节。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乡土文化艺术表演、香芋王争霸赛、香芋采收趣味赛,还有乡村摄影艺术展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客商前来参与。其中,“香芋王争霸赛”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重达6.08斤的“香芋王”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5200元的高价成交,极大地提升了青龙香芋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此外,青龙乡积极申报“平乐青龙香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关键突破。2025年,“青龙香芋”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无疑是对其产品品质和产业价值的国家层面权威认可,为产业发展再添强劲动力。 在销售渠道方面,青龙乡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多元化销售网络。线下,在平乐县马河市场开设了青龙香芋产地直营店,日均销售量可达4000斤左右;线上,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范围,每日线上销量约为6吨。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不仅拓宽了香芋的销路,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随着香芋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青龙乡还积极推动香芋产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月亮山、出米岩和丹舍塘等名胜古迹,将香芋种植基地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香芋采收的乐趣,品尝以香芋为原料的特色美食,感受乡村田园生活。通过举办采茶节、香芋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优化游客体验,形成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的复合型旅游经济,进一步提升了青龙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今,青龙香芋已经远销新加坡、新西兰等东南亚以及欧盟各地,成为平乐县的拳头产品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引擎”。小小的香芋,不仅承载着青龙乡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更描绘出了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未来的发展中,青龙乡将继续坚持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不断延伸香芋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香芋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让这一缕香芋香飘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品尝到青龙香芋的独特美味,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