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村那个年年赏油菜花的村,正名依古制叫“田心里”。 “里”源于《汉书》,是古代居民管理制度的行政区划。定义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按此行政区划,“里”约为25户人家。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闭塞,所谓“山高皇帝远”,行政权做不到全覆盖无死角。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出门靠走,找人靠吼”,只能实行“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也就是说皇权只到达县,县官由朝廷委派。基层治安及管理,以宗族为单位自治,由族长将同宗同族血缘关系相近的人群,依伦理进行管理、 殆至明朝,朱元璋为消弭乡民谋反,实行里正制,执意要将皇权触及到基层。他依《汉书》,每25户设一个里正,并实行连坐,即一人犯事,各户均受牵连。里正算是最基层的官方人士。 清承明制,更有损益。 清朝覆灭后,里正制被废除。而里正的“正”字被加了个反文旁,以“政”表示政权、政治。 因此,凡是以“里”命名的地名,比如穿山的“吴家里”、柘木的“王家里”...都源于明清。 但像“中山北路北一里”之类,并非源于明清,现代人取这样的地名就有点缺乏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