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要从在业主群刷到公安民警发的反诈短视频,里面还附带了一首公安民警原创的《请别相信》这首反诈歌。点开音频时只觉得歌词顺口,便随手划走——谁料三天后在滨江路散步,突然被一阵熟悉的旋律拽住脚步。
就在前几天在滨江路的饭后闲逛时,发现几位抱着吉他忘我弹唱的街头歌手也在演唱这首反诈歌曲。路灯在他身后织成光网,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散步的街坊,因为这熟悉的旋律让我也驻足沉浸式体验这首歌。
这位拿着吉他的主唱小哥还即兴加入了一段桂林话说出,用桂林话并且带有朋友间责备的语气,生动的描述出那些让人受骗的原因。调侃语气格外鲜活,还用上了“醒水”、“嚼牙巴”这些桂林俚语,活脱脱的再现出一位爱调侃的桂林人平时的语调。
最妙的是高潮部分,"身份证验证码更不能透露半分"“我不相信那串未知的号码,请别相信那个陌生的电话”像被施了魔法般钻进耳朵,连五六岁的孩童都能跟着念叨。
走到步行街附近,也发现一对歌手组合也在演唱这首《请别相信》。虽没有那么多炫技,但温柔的民谣曲调让这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变得更亲切,像一位和蔼的姐姐在对你的叮咛。
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确实抓人——没有讲座的说教感,也没有传单的厚重感,却像漓江的水一样自然流淌进城市肌理。当智能音箱循环播放着"请别相信那个陌生的电话",当菜市场的大喇叭跟着打拍子,防诈知识就这样被编织进桂林人的烟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