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大至“十围”的巨松的描述。古代一围是指两臂环抱的长度,一般用于表示树木胸径周长,如一颗十围粗的古松,即需要十人合抱,十围之古松堪称巨松,查历代古籍,有十围巨松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诗,诗中有句“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明代广西庆远府知府岳和声《后骖鸾录》记载,湖南衡山境内三十里官道“夹路官松大可十围,缭绕山径,阴蔽行辔”。 清代史学家姚之骃所著《元明事类钞》记载“童山八百里,盖去上都二百里,即古松林千里,其大十围,居人薪之”。 清雍正朝直隶口北道道员金志章游粤西,作《桂山》诗,诗记桂林植被“千寻嫋簧竹,十围荫松楠”。 清道光年间的全州同知程庆龄著《西延轶志》,录有清朝诗人单捷描写全州西延古道松的诗句:“悬崖瀑布流千仞,当路古松大十围。说与乡人浑不信,满身常带白云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