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牌坊分四个级别,圣旨牌坊为第三级别。一般是官员和富人们为荣耀家族,通过向朝廷捐款,获得皇帝圣旨准许后自行建造。 边隅巷“乐善好施”牌坊即属于这一等级,其“模样”如何,没有留下图片可供观赏。 日前在网上搜到2009年黔西南日报《安龙发现清代“圣旨”牌坊》一文,兹摘录相关文字和图片与同好分享。 在遵义市龙坑镇西侧,有一座上了年头的古老牌坊竖立在杂草丛中,这块古牌坊建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距今有已124年的历史,仍保存完好。 【图一】龙坑古牌坊 这座石牌坊坐北向南,由四柱三门五楼结构组成,高14米、宽10米,顶楼檐下刻有龙凤图案的“圣旨”竖匾,中间的牌匾则刻了“乐善好施”四个大字。 牌坊上有圣旨字样。 牌坊的雕刻十分精美,不仅有动物、山水、神兽、书法,还有武士顶盔掼甲、按箭引弓等图案,主题的背景上香烟袅袅、亭榭浮影、流云拂瓦,非常细腻传神。更令人称奇的是石头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镂空雕效果,从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练的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阴刻等技法。 牌坊上的碑文记载:遵义县原有湘川、培英等三座书院,后“煅于兵燹,基址无存”,记名总兵何行保捐银六百两,于城南购置书院一所,以复培英之额。 根据清政府规定:“凡士民人等捐钱赡族或修桥梁道路,实于地方有裨益者;或捐银至千两以上者,请旨建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等语。”鉴于何行保捐款修复培英书院,遵义知县李兆梅呈请贵州巡抚转奏清廷,准予为何行保建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