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老城区的疏解是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可在实际执行中并不尽人意,而且老城区的建设似乎还在加密和扩展,因为所谓的城区“疏解”不就是社会建制及其产生的建筑和人口的迁移和缩小,从肉眼可见的市容看,这种现象并没发生,既便政府机构搬到临桂新区去了,大量的老城区居民买了新区的商品房,但政府机构的房产和民间的老破小房产依然存在,作为财产不可能放弃,还有一些机构搬走了,可在重新拍卖土地进行重建,这能说“疏解”了吗?实际桂林很多片区都填埋湖塘湿地建成的,譬如,银锭路和铁西连至琴潭片区,都是原来的大面积的水塘,藕塘,稻田及原始湿地,天然海绵地。漓江市区段两岸的很多菜园和稻田都是原来的泻洪区和海绵地,但现在这些区域都被密集的楼房和道路硬化了,加之地势较低,洪水来了能不被淹吗?疏解老城区本来是出于保护漓江的要求而制定的,要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我看也要疏解老城区,还原更多的湖塘湿地和绿地,不但防洪城市市容才能园林化漂亮吸引游客,但没有执行到位,现在又加上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漓江水患不断,城市内涝严重,这两个疏解老城区的硬性要求叠加,难不成还不坚定地执行老城区疏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