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2860|回复: 23

京华翰林赋王城贡院首次乡试诗(3)

[复制链接]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发表于 前天 09:49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使粤赠言》收录的翰林院王城贡院诗作者有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的翰林,还有一个是通过博学鸿儒科取士的特殊翰林群体。博学鸿儒科是清朝康熙时期设立的特殊制科。三藩之乱后期,清政府亟需通过文治手段争取汉族士人支持,促使明末知识分子接受清朝统治,实现从“遗民”到“臣民”的转化。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藩之乱初平,国势基本稳定。这年正月,康熙声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康熙下旨:“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次年三月,来自全国的被荐举者共143人齐集京师,由康熙在保和殿御试,试题以诗词歌赋为主,录取博学鸿儒50人,其中一等20名、二等30名。分别授以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进入翰林院,并入“明史馆”纂修《明史》。

 

《清圣祖实录》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3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博学鸿儒科取士的目的是通过吸纳汉文化精英的形式,将清朝统治与儒家正统结合,缓和满汉矛盾,多数被选拔出来的翰林精英逐步认同清朝,成为统治阶层组成部分。博学鸿儒科是清朝由“武功”转向“文治”的关键举措,以文化手段消解反清情绪,标志着清政权从军事征服迈向文化整合的新阶段。
       乔莱原为进士,初任内阁中书舍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经荐举试博学鸿儒科,名列一等,改授翰林院编修。《使粤赠言》的诗文作者有半数是通过博学鸿儒科取士进入翰林院,以乔莱为代表的这些汉族文化精英认同了康熙的统治,在新政权中发挥着特殊的“文治”作用,在《使粤赠言》收录的翰林诗中,多少可以读出这些汉族博学鸿儒的心路变化。

博学鸿儒科中试者名单

20250520095342front2_0_2169098_Fl3mxTWWBs1KwpSl7YV85Fr4YXHE.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7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7、翰林院检讨徐釚赠诗

     徐釚赠诗中有“使车今喜賁炎荒,太史新看出建章。五岭抡才收翡翠,百蛮问俗洗桄榔”“都亭惜别意迟迟,粤峤今传桂一枝”“喜看烽燧全销日,正是珊瑚欲网时,莫向龙城吊司户,论文先到柳侯祠。”等等佳句。“使车今喜賁炎荒,太史新看出建章”是说乔莱的使车进入南方“炎荒”湿热之地。句中的“太史”指出使臣乔莱身份尊贵;“建章”即汉宫名,喻中央权威,突显乔莱受命于天子出使粤西的尊严。诗中“五岭抡才收翡翠”的“翡翠”既指珍宝,亦喻人才。“五岭抡才”指在广西贡院选拔人才。“百蛮问俗洗桄榔”这里的“百蛮”泛指南疆族群,“桄榔”为岭南特有棕榈,其“洗”字意为移风易俗,以植物象征文化涤新的仁政实践。

翰林院检讨徐釚画像

20250520095655front2_0_2169098_FuZtWpOTk-Adi790b3TFGUnujsv5.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8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釚诗中有“都亭惜别意迟迟,粤峤今传桂一枝”一联,以“都亭”指京都驿亭送别乔莱,通过叠字“意迟迟”强化诗人与乔莱的友情,展现离别时的缠绵难舍。“粤峤桂一枝”的“粤峤”指岭南粤西,而“桂一枝”化用折桂典故,以新枝喻希望萌发,象征桂林王城贡院科举成就学子功名。
      诗人徐釚,江苏吴江人,自幼就读私塾,学问益进,但数次乡试均告失利。康熙十七年(1679年),荐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撰《明史》。因忤权贵而归里。

翰林院检讨徐釚画像

20250520095838front2_0_2169098_FsAOY8zkKPO7oTUoNPo5GatwK-GL.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0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8、翰林院编修李铠赠诗

      李铠诗作开篇“百粤氛尘有岁年,文昌新下紫微天。槐花已后风云际,杏苑如开轸翼边。”前句指清初“三藩之乱”动荡平息后,象征文运的文昌星降临到朝廷紫微垣。接着是以“槐花”代指科举考试,意为朝廷恢复科举、文坛兴盛的光芒,如星宿照亮了桂林王城“杏苑”。
      诗人又称“此行得士酬明昭,独秀峰头一鑑悬。”这是歌颂乔莱出使粤西科举得人以回报圣上,王城贡院里的独秀峰山势孤绝象征乔莱文人精神品格。以“一鑑悬”形容乔莱主考乡试如明镜高悬,以澄澈之心观照粤西考事。

《使粤赠言》李铠赠诗

20250520100013front2_0_2169098_Fq4nuZ-_3FqbqL-8rWRY7HAa21q3.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2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归纳粤西乡试“莫嫌桃李乘春少,独羡江山入望奇。怀古自应多逸兴,颜公石畔柳侯祠。”前句写桂林江山奇异,但春日桃李稀疏,喻动乱时局造成粤西人才凋零,需以豁达心态应对。后句写文人游历古迹,借“颜公石”“柳侯祠”抒高洁志趣,凸显对士人风骨的追慕,延续唐宋“以景入理”的诗歌传统。
       这首诗看似用典深奥,实则紧扣清初“由乱入治”的时代主题,与“以文止戈”的儒家理想呼应,堪称清初诗作的典范。
       诗人李铠,字公凯,江南山阳人。顺治十八年进士,累官内阁学士。顺治十八年进士,官盖平知县。康熙间召试鸿博,授编修。参修《明史》。累官内阁学士。

翰林院编修李铠书法

20250520100215front2_0_2169098_Fv_QW6hla2QR4eA1xAB7fdUGwjMb.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3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翰林院编修归允肃赠诗

       归允肃的诗开篇即云:“轩车奉使当严冬,采风远过桂林中。桂林迢迢五千里,山映漓江绿玉丛”。描绘了严冬时节乔莱奉命出使,远赴桂林的场景,以“五千里”强调桂林的遥远,凸显旅途艰辛与甘冒风险出使粤西的决心。以“轩车奉使”展示皇家使命的庄重感,以“采风远过”暗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关注。诗句勾勒了桂林山水交映的独特景致。而“严冬”既点明时令,又以萧瑟背景反衬桂林山水之灵秀。冬季的漓江依然绿意盎然,形成“绿玉丛”般的视觉冲击,“山映漓江”则通过山水相映的构图,展现桂林地貌与漓江碧水的“灵动清丽”典型景观。
       归允肃的诗作结尾云:“巨灵迴手施天章,騶骑冲寒引兴长。橐中载笔雄文藻,点染春风草木香。”这里有神话中劈山开河的“巨灵”神祇,象征自然伟力或文人笔力“迴手施天章”的雄浑气象。

翰林院编修归允肃石刻像

20250520100318front2_0_2169098_FpUGvWJRFkAGLJU9_ixV95OvHQne.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4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騶骑”为古代显贵车驾,呼应“轩车奉使”的官派背景;“冲寒”既点明时令,亦凸显不畏艰险的豪情。“引兴长”指文章意趣。“橐中载笔雄文藻”则指文章气势磅礴,喻文章教化之功润泽四方,“点染春风草木香”!
       诗人归允肃,江苏常熟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己未科殿试,榜发为状元,授修撰,留京为官。自康熙初年以来,状元及第后即任命为下一科乡试主考官,已为定制。两年后,归允肃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顺天乡试主考官。归允肃纠集众同考官撰文向神立誓:“倘或为己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伏冥诛,甘受妻孥戮辱之惨,必膺子孙灭绝之报。”榜发后,落第者以为中试者与主考有关节,非议鹊噪,欲兴狱惩治。经朝廷严查,证明归允肃无贪赃受贿之事。归允肃后以修撰兼日讲官,为康熙帝讲学,官迁少詹事,参与商议朝政。

翰林院编修归允肃画像

20250520100414front2_0_2169098_FiAIM5eMN-diNOYemKRvR6gnjhQV.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5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翰林院编修王项龄赠诗
      
       王项龄诗云:“圣朝德教洽龙城,校士今看拥传行。自是圣明柔远服,致烦枚马出神京。十年再见文章事,万里奇探山水情。天末何尝无骏骨,看君冰鑑别群英。”  
      王项龄诗称“圣朝德教洽龙城”,以儒家教化喻中央王朝对边地的文化浸润,表现“校士拥传行”的士子赴考之盛况,亦暗含试院政学合一特性。“圣明柔远服”以边疆绥靖政策彰显王朝威德。“枚马”借汉代枚乘代指文臣乔莱奉使粤西,故有“枚马出神京”的使命象征。

《使粤赠言》王项龄赠诗

20250520100519front2_0_2169098_Fo4V0Mi1wA3r50LQIuYPPQ5qbNDU.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6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中“十年再见文章事,万里奇探山水情”是指粤西战乱十年没有举办乡试,字面是桂林山水探奇,寓意是在王城贡院探求人才贡士。与前句乔莱使臣形象形成呼应。此诗融合儒家德教、科举制度与边疆治理主题,以“万里奇探山水情”收束,更显文士的济世与超脱之思。
       诗人王顼龄,江南华亭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初授太常寺博士,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儒,试一等,授编修,与修《明史》,被誉为修史良才。历任侍讲、侍讲学士,历官四川学政,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经筵讲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王顼龄历事康雍两朝,一生谨慎平和,不居功自傲,提拔人才,从不愿身受者知道,知者称颂。

翰林院编修王顼龄书法

20250520100652front2_0_2169098_Fv_QW6hla2QR4eA1xAB7fdUGwjMb.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8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1、翰林院编修方象瑛赠诗

      方象瑛诗作开篇即颂圣:“四海来同日,南荒尽偃兵。敷文仁主义,论秀侍巨行。”展现出对天下太平、文治仁政的颂扬。诗中“南荒尽偃兵”叙述粤西战事平息后的和平景象,“敷文仁主义”则体现了清初推崇儒家文治、施行仁政的理念,至于“论秀侍巨行”则是写侍臣乔莱在粤西平定后,前往桂林开科选拔贤才。
      方象瑛诗赋桂林:“春深漓水阔,云捲桂山晴。莫道风偏简,应知化始更。奇姿收士燮,高第擢冯京”。诗句延续了前面的颂扬基调,以“漓水阔”“桂山晴”描绘春深时节的山水奇姿,喻国家疆域统一后的太平气象。“莫道风偏简,应知化始更”则以“风”喻风俗教化,“风偏简”感叹边地风俗简朴,“化始更”则强调清廷对边疆的教化已初见成效,与“南荒尽偃兵”形成呼应,凸显“武功”向“文治”的过渡。

《明史列传》 方象瑛分传

20250520100801front2_0_2169098_FjejHR1ZbeYQumxILrMaWkPl8ncE.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09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象瑛的这首诗以宏阔的场景开篇,以桂林山水收束,通过地理与历史的双重书写,既赞颂康熙朝“偃武修文”的治国方略,亦表达对边疆教化与人才选拔的深切关注。
       诗人方象瑛,浙江遂安人。天资颖异,九岁能诗,十岁作《远山净赋》,见者惊异。康熙六年(1667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八年、因荐试中“博举鸿儒”科二等,授翰林编修,历迁侍讲,与修《明史》。著有《健松斋集》等。

20250520100930front2_0_2169098_Fm5mB0thuJDY2X1ZgtEU16K4D2L1.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0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2、翰林院检讨黎骞赠诗

       翰林黎骞诗作是对清初科举制度与文治气象的颂扬。其诗首句为“文昌更启荆州域,盛典今从百粤开。”这“文昌星”象征文运昌隆,喻清代科举由湖广向岭南扩展,桂林王城贡院的乡试无疑是一次岭南盛典,体现了将文教推广至南疆的大清国策。接着是“秋赋久稽偕计吏,春晖宣试群才。”之句,通过“秋赋”与“春晖”的时空对照,展现清初文教复兴与人才选拔的盛况。“秋赋”常与“春闱”对举,代指科举考试体系,“久稽”喻粤西科举中断十年后的恢复,“计吏”代指科举考官,“宣试”指公开考试,强调科举的公平性与权威性。还有“纶闱特重欧阳至,棘院欣看陆贽来。”之句,这是借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唐代贤相陆贽科举取士正大光明的操行,喻主考官乔莱,以此弘扬科举的严肃性与历史传承。

20250520101031front2_0_2169098_Fp80nR5gK9ZsDrXwCfYr6JwVT-LZ.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1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黎骞诗作中有“身到桂宫能补月,手扪鳞角欲生雷。圣朝惠露逾铜柱,太史珠玑散玉瑰”四句诗,以瑰丽意象与历史典故交融,展现清初文治气象与士人抱负。“身到桂宫能补月”中的“桂宫”双关:既指月宫,亦暗合广西别称“桂”。以“补月”喻修复礼乐教化,以呼应康熙“文治拓疆”政策。“手扪鳞角欲生雷”中的“鳞角”为帝王象征,“生雷”喻政绩:雷为天地之威,喻政策力度。“圣朝惠露逾铜柱”运用“铜柱”典故,以“逾铜柱”强调清廷在桂林恢复广西乡试,“文治”超越前代“武功”。句中“太史珠玑散玉瑰”指翰林乔莱粤西之行。将广西边疆纳入“圣朝惠露”的统治合法性叙事中。
       翰林黎骞,江西清江人,顺治十一年拔贡,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二十六名,授翰林院检讨,属清初特殊科考选拔的文人代表,与同科进士并称“清朝十进士”。曾参与修纂《明史》。


20250520101122front2_0_2169098_FoPwTYS9H1-0Y7H2HDQvWtlcEvyA.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2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3、江南布衣汪耀麟赠诗
     
       汪耀麟诗作开篇为“衔命初临瘴疠乡,出门顾语欲霑裳。不知道路非巴蜀,尽有山川似洛阳。春来却好看桃李,二月重开八桂堂。”汪耀麟这首诗首联通过“瘴疠乡”点明乔莱奉命出使粤西,前往湿热险恶的岭南主持乡试。离别之际,乔莱回首“顾语”满含对好友的眷恋,诗以“欲霑裳”的克制表达,更显隐忍悲凉。通过动作与细节描写,诗人刻画了乔莱离京远行的悲怆心境。颔联“不知道路非巴蜀,尽有山川似洛阳”,以巴蜀与洛阳对比,暗示岭南地理的错位感。颈联“春来却好看桃李,二月重开八桂堂”,广西古称“八桂”,以桃李花开八桂堂的春景描写,喻广西乡试中断十年之后,于早春二月春在王城贡院补行上年的“辛酉科”乡试。

20250520101223front2_0_2169098_FuLOM3BZ2Q3A30YnO0HJxh5XaK_u.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3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汪耀麟在这首诗中还描写了举办乡试鹿鸣宴的桂林七星岩仙境,也不知诗人是否到过桂林,但其笔下描写的七星岩之游极其生动:“纵游最异七星岩,列炬寻幽别有天。头上干峰悬怪石,脚跟万丈俯清泉。”
       诗人汪耀麟,江都人,汪懋麟兄。邑诸生,清初扬州的学者,与弟懋麟并负诗名。有文笔。一生省试屡蹶,赍志以终。有《抱来堂集》二十六卷。

翰林院检讨徐釚画像

20250520101326front2_0_2169098_FvVxtAqCTwppXR3P6_uY-5lZ0JyU.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5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4、江南人布衣韩魏赠诗
     
       韩魏的五言诗开篇“万里抡才使,中朝侍从臣。瀛台三赋献,珍赐九重新”四句,以凝练笔触勾勒翰林使者乔莱在朝中的地位和使命,兼具史笔的厚重与诗性的凝练。“万里抡才使”指乔莱为朝廷使臣远行万里,肩负重任。再以“中朝侍从臣”强调其作为皇帝近臣的显赫地位。“瀛台三赋献”的“瀛台”或隐喻皇家禁苑,“三赋”指乔莱多次向帝王进献治国方略;“珍赐九重新”“九重”指帝王,指乔莱受到帝恩宠,叠加赏赐之盛。
       韩魏的诗句“棘院三更肃,文星五夜亲。校讐多扰攘,拨取费精神。”以乔莱在王城贡院主考乡试的场景为切入点,展现了其选拔人才的勤勉与艰辛。古代试院围以荆棘防作弊,“棘院”即科举考场。“文星”象征文运,喻乔莱以重臣身份亲临考务。“三更肃”写考场深夜的肃穆氛围,“五夜亲”则是彻夜为士操劳,突显其忘我投入精神。“校讐多扰攘”的“校讐”指阅卷校勘,有诸多考务繁杂之事务。“拨取费精神”形容甄选人才之难,凸显考官乔莱为朝廷取士鞠躬尽瘁。

20250520101516front2_0_2169098_Fim4N9uLJJsPrb_U0aV02MlA5aS4.jpg

238

主题

6237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16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写王城贡院里的“独秀岭嶙峋”,写设鹿鸣宴的“七星岩奥妙”。赞“百蛮知郁郁,五岭亦彬彬”的景象,那是岭南粤西文化昌盛的愿景。
       诗人韩魏,字叔定,江南人,翰林乔莱的好友。根据现有资料,清代诗人中并无名为“韩魏”的人物,有此赠乔莱之诗作存世,亦为雁过留名。
       乔莱《使粤赠言》收录的大清文人诗作如昔日黄花,随着科举时代的早早落幕而消散远去。这些旧日诗人没有几个到过桂林,这些与桂林有关的诗句也没有流传到桂林,尽管如此,这些在京华翰林院写成的桂林诗篇,为王城贡院首次乡试留下了历史的记忆。

20250520101632front2_0_2169098_Fu1uKWW6-f_RETHkLILm85u2Yebn.jpg

624

主题

2万

回帖

19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2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2019年度人文达人2018年度人文达人

发表于 前天 11:11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16

主题

19

回帖

210

积分

发表于 前天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呦喂!这文章可真够学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