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乡是兴安县的一个山区乡镇,丘陵山地和喀斯特地貌并存,境内主要河流白石河是湘江之源,白石河流入上桂峡水库,之后称为海洋河。

以前来过两次白石,看了几座古桥。
印象较深的有2019年白石的老圩场,当时我就讲一定要再来赶一次白石圩。
今年再次来到白石圩场,已经焕然一新了。

到白石的路有很多条,北面从兴安县城经崔家、粉山到白石,东面从漠川走S501翻越盘古岭到白石,南面从海洋小平乐或高尚莲花塘再经富家坪、老屋坪到白石(这条路较小)。
从桂林市区出发到白石最便捷的是走白石西面的上桂村东沿上桂峡水库边缘的这条路,风景也不错。







四月底至六月初,我有7天时间在白石,每天2到10小时不等,期间还路过并穿插访问了很多漠川和高尚、崔家、海洋甚至还有全州安和的村子,因每天目的地不同,上述东南西北每条路都不止一次走过。
白石乡下辖六个村委:鳌头,塘口,高圩,白竹,门家,三友 ,一共70多个自然村。
先写高圩。

走上桂峡水库进入白石的第一个村是凉树脚,高圩村委的一个自然村。
村中石路搭配着古树拱桥,自然散发自然之美。


过了凉树脚就是东凹岭。
当我第一次到东凹岭,从公路拐进村中的小路,突然间看到这个石拱的时候,真有一种捡到宝的赶脚。
三张照片,来过三次。



小桥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
桥头有块光绪年间的碑记,对于桥下修筑的杀风景的三面光渠道,村民自有看法。



出东凹岭往南,经过村边的泉井,古庙,看到一座一身全绿的古桥。

一回生二回熟,第二次来东凹岭的时候,我就不客气了。
第三次到东凹岭,有村民跟我讲:原来那个桥上的草是你搞的... ...

东凹岭村中的公路下面还隐藏着很多当地人不知道的一个古桥,从侧面勉强看到一点石拱的样子。三面光修得太高,我是在上游一百米找到一处稍微矮点的地方才下到河沟再慢慢走到桥下。

东凹岭西北边两里的山上有个小村“大山岭”,地图上有标识,但是村子名录上没有。
我在大山岭看到一栋平房,一些鸡鸭,几条古道和一座石拱桥。
看方向分析,这座桥是通歇凉坪的古道桥,现在上游侧已被沙石完全填满。



东凹岭到高圩头的公路边有大树有水沟,以前没细看。
下到涵洞里面才看得到这个两米宽的古桥。



高圩头是高圩老大,板路当然不少。




高圩头进村公路下面的三米宽石拱,疑是五六十年代的公路桥。

村中间的古桥,第二图是2019年拍的,仔细一看,停在旁边的竟是同一辆车,没得灰尘保养得不错。


小树组成的一条绿带是高圩头流向低处的一条小溪,拱桥是少不了的。



高圩头村东北角的一座古桥,村里的狗子跑过来抢镜头。

高圩头到门家高桥边的公路下面,还有一个两米多宽的石拱。



塘家田古桥,白石最老古桥之一。



八家财,蜿蜒的石路通往山窝的泉井。

深岗村,旁边就是高尚镇深江村。

尖山脚的小溪和石路很多,却没能看到古桥。



白石“天生桥”往南八百米,新建的公路大桥和六十年代的简陋水泥桥中间,树丛密布,隐藏着一座建设难度非常大但是非常美观的古桥。


由于两边都建了桥,原来的地貌已经完全改变,古桥两头都是虚土浮石,只能在侧面往下俯看到一小段高耸的圆拱,恐高者谨慎!
估计该桥拱券距水面十几米,跨度六米以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