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黎行恕的家乡阳朔旧县村,以古建筑而闻名,这种规模的古建筑在整个桂北地区应是屈指可数。而且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由于保存得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美学价值,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的称号。



耕读世家黎氏家族以诗书传家,以忠信孝悌齐家,以厚德立于世,其古老精美的建筑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仍呈现一派祥和喜庆的气象。并重新焕发了勃勃的生机,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缘故,也意喻着文化的回归,文明的复兴。

旧县村的地名标识显得与众不同,一块充满灵气,由天地之造化而来的奇石,上面用繁体字写着“舊縣”两个字,颇有古风的韵味。奇石旁是一本厚厚的书,其实旧县村原本就是一部浓缩了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书,因为在唐朝时期,旧县是归义县所在地,并在此设置县衙,所以称这里为旧县。

沧海桑田,昔日的归义县衙遗迹,已成为一道田园牧歌般的风景。

旧县村风光旖旎、青山环绕、峰峦叠嶂、仙姿百态,遇龙河畔、修竹茂林、波光粼粼。

古村落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融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山水田园之美、人文之美、古建筑之美为一体。现代时尚、烂漫情调和古朴典雅相互交融,如诗如画,宛若来到一个悠远的梦幻般的世界。

坐在老茶馆里细细品味和感受这前朝诗书礼仪之家留存的古韵遗风。

宗祠是祭祀先祖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黎氏先辈的荣耀。

走近这间门额上写着“墨香居”三个字的老房子,一缕墨韵似乎从门额间散发出来,这书香之气弥漫在古老建筑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渗透进每一块青砖和灰瓦。
黎行恕自幼受家族文化的熏陶,少年时期就考入军校,从一名下级军官经过磨砺成为抗日高级将领,他戎马一生,却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始终以书为伴。
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先在湖南湘军任下级军官,后来回到桂林加入桂系,协助李宗仁和白崇禧统一广西,是李、白的高级幕僚。北阀时期在李宗仁的第七军任职,他自愿审请为前锋,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后来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
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辖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军务,为徐州会战总指挥。黎行恕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因为五战区的参战部队来自不同的地方和派系,参谋长徐祖诒主要职责是前往各部协调各路抗日联军的协同作战工作。制定作战计划的任务就由黎行恕来完成,他一直跟随在李宗仁身边,为李宗仁出谋划策。台儿庄战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鉴于黎行恕在此次战役表现出色的军事才能,李宗仁便让他担任170师的师长。

在昆仑关战役中,黎行恕带领170师的官兵和杜聿明、戴安澜一起协同对日作战,后来170师阵地遭到日军飞机的反复轰炸,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仍带领官兵坚持和日军作战两个多月。在援军赶到之后一同将日军击溃,这次战役击败了被称为“钢军”的日军师团,歼灭日军五千多人,这是继台儿庄战役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较大的胜仗。


黎行恕将军荣获中共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纪念章。

照片的人物:左一黎行恕 左三李品仙 左四黄旭初 左五郭德洁女士 右一夏威 右二白崇禧 右三何应钦 右四白崇禧夫人
由于在昆仑关战役的不俗表现,黎行恕被荣升为军长,其后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出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于48年离职回到家乡。
黎行恕生活俭朴,一生清平,他不务虚名,而是行忠恕之道,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热爱读书,离职之后只专心治学,因为文人的风骨早已寖入血脉,所以他在国军中被称“四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