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出来了,然后感觉怪怪的。快十年前,临桂建新区,启用创业大厦的时候连夜在里面赶工。看到的新区是黑的,空旷的。规划上也都是市直单位的建筑。很多甚至都只是一块没有征完的地。
记得当年和国际电线电缆厂的聊天。说当初在高新区建厂,然后铁山工业园项目上马,动员厂里在工业园建了新厂。都还没有全面完善,现在又动员去临桂了。只能把仓库先弄过去。搞得麻烦了很多。
后面大家都看到了。大量的住房用地被卖出。房子统一起到33层99米(再高就要起隔断层好像)。一个挨着一个的小区像一堵墙,一座山。哪怕是八车道、十车道的大马路,车经过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压抑。
当时的临桂产业资源还是比较薄弱的。土地资源应该是优先供给了住宅。毕竟来钱快也见效快。可问题是,地价也被炒起来了。工业需要的恰恰不是高地价。所以,矛盾就来了。要发展产业,发展制造业。需要低地价去吸引投资。结果批的土地用于房地产。房地产是希望土地升值的。这样可以获利,从容找到接盘的。 政府在土地用途上的倾斜,造成了到18年前都是地价走高的势态。也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
18年开始了贸易战。国内的产业开始转移,或者说是产业升级也开始了。同时房地产开始暴雷。稳房价、稳预期都上了新闻。没办法,房价已经不单单是住房属性而是老百姓的财产属性更加大了。对经济的影响也特别大。所以,不涨价已经是能容忍的极限了。下跌的话可能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加上疫情,政策的调整。这几年应该是房地产的下行期。腰斩形容都可以吧。然后也都看到了。这几年工业用地多了起来,承接广东转移过来的产业。地价低了也就吸引到了投资。顺带的,住房用地流拍了。好坏不好分析。反正就是觉得怪怪的。前天看的新闻说18年上车8000的房子如今5000卖了。算上装修什么的也差不多腰斩了。
感觉有点错过了风口。该发展产业的时候临桂区房地产搞得蛮火。然后现在应该是稳房价地价,同时是制造业需要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时候批了大量的工业用地。要知道现在是通缩啊。不过,减少土地供应算不算也是一种稳地价的方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