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象:大殿前《抚瑶颂碑》—高2·7米,宽1·58米,系明万历三年永州知府丁懋儒文。碑文采用平刻手法。记载了官府对瑶族由镇压向招抚的转变,为明代处理民族关系之典范。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史。”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舜,不仅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创始人之一,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舜帝身上所体现的“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高尚情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言必行,行必果”的处世原则,一直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精髓!
舜行善积德,被称为德圣孝祖,当地的人们敬仰他、信奉他,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将德孝文化发扬光大!舜帝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
舜帝的德圣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孝感动天、厚德载物、举贤任能、纳言从谏、惩治奸佞、以德化人、扩大疆域、敬敷五教、禅让帝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