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发!


BAQI跳跃着上桥的喜悦心情,跟我第一眼看到这座桥的时候是一样的,只不过它还多了一丝习惯性的顽皮。

古桥拱券直径两米五,宽一米五,周围茵茵荒草和孤峰群山做背景板。



桥南石路通龙岩

桥北石路走山背

这是在地势高的山背屯拍的照片,山下是龙岩屯和金鸡河水库的上游干流。

六七月的波谲云诡


到林口看看,小拱桥非常古朴。
枯水季和丰水季对照一下,古桥的韵味更浓了。照片左边,远处的峰林带来通往仙境的Feel。


下面两张照片的角度不是太对称。
正确的角度应该是站在一米深的水中。


桥拱由五块不到一米宽的完整料石构成,也就无所谓横砌竖列了,桥面和桥肩在几百年间经过多次简单修复。
桥底有一方25×15公分的模糊石刻。丰水期的水位刚好在石刻下方,暴雨最大的那几天,毫无疑问石刻是被淹没的。

东侧下游的最下面一块基石被几个**撬动过,人穷是有原因的。
挖古物就算搞到钱,命也不长。

一个篱笆三个桩,再来一个凑够。
在雷公桥屯南300米有一点残缺的龟背钉子路,通往一处长一千多米宽两百多米的山槽,中间有条小溪,这个线索有价值。

顺着溪边的路很不明显,东拐西旋折腾了四个字,终于在钉子路的一里外发现了这座石拱桥。
还好冬天除草比较容易。



这桥起码也是明代的,哈哈。


站在桥上,志得意满留个影。

不晓得上述这座古桥是不是雷公桥。
回到雷公桥屯,半蹲在屯西口的一条狭小的臭水沟里,我仔细地查看被水泥村道覆盖了的一个石拱桥,一位村民介绍原来地貌不是这样,小溪已经变成了阳沟,这座桥因为某人离了婚,所以最先是叫“离公桥”,后来觉得不吉利又才是改作了“雷公桥”,原来雷公桥屯是因这么个一米小拱桥而得名。
我问到:古时候也有离婚这一说吗?
哈哈。

byeb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