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2372|回复: 8

一代大儒--陈宏谋

[复制链接]

48

主题

76

回帖

3350

积分

发表于 2025-10-15 15:58:10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清朝重臣  大儒之效

 

陈宏谋(1696--1771),原名弘谋,临桂四塘横山村人,雍正元年进士,清朝封疆大吏和理学家。他当过知府、十二行省的巡抚、按察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最后升任东阁大学士。清朝不设宰相,以大学士总理国政,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乾隆皇帝称他是“真宰相”。他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努力从一介寒门书生,成长为权顷朝野的重臣,达到了权力的颠峰,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是成就康乾盛世的重要人物之一。

 

             陈宏谋画像(此图来自网络)

 

在陈宏谋诞辰三百年之际的2001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罗威廉写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出版发行,他用现代的视角和观点,对以陈宏谋为代表的清帝国的精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展现了他们励精图治,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称赞陈宏谋的思想超越了地域、时空和文化的界限,具有普世的价值观,为“18世纪清帝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官员”。

 

         二  实行仁政  改善民生

 

雍正皇帝第一次见到陈宏谋便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心任事,着实有本,将来可大望成人者”。雍正七年,他出任杨州知府,从此开启了他长达四十年的济世安民,治国理政的壮阔人生。在杨州任上的第二年,黄淮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杨州多地粮食欠收,灾民四处流离。陈宏谋为安抚灾民,率先捐出自己的俸禄用于修缮普济堂,使老弱病残人员得到妥善的安置,招抚在外流离的灾民,让他们回到原籍,为他们提供口粮。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灾民修复被洪水损毁的水利和城垣等工程。

 

他还着手整治顿吏治,公开惩处有严重贪腐行为的官员,并严厉警告行为较轻的官员,“暂不追究,如有再犯者,当诛无赦”。为确保司法公正,他亲自核查案件卷宗,还深入到监狱调查实情,发现有冤假错案立刻给予平反。

 

接着他在云南任布政使,他组织当地百姓修建各种水利工程,开采铜矿,增加百姓的收入。当他看到百姓长途跋涉为边防驻军运送军粮,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导致人员困乏,心力交瘁。不由得产生伶悯之心,便改长途运送为分段转运,此举极大的方便了当地百姓。他了解到云南的教育落后, 就全力兴办义学,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他就把自己的俸禄捐出来用于资助办学,总共兴办和修复义学六百五十余所,这样就可以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子弟进入学堂读书。

 

                    

乾隆六年陈宏谋出任江西巡抚,此时正值当地发生特大洪灾,面对南昌城墙被洪水冲毁,饿殍遍地的惨状。陈宏谋当即下令开仓放粮,设置粥厂救济灾民,并紧急从湖南、湖北等地购买粮食六十余万石用于赈灾。此举受到了百姓的广乏称赞,他这种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得了乾隆皇帝的肯定和表彰。

 

乾隆十七年,福建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自然灾害,作物大面积减产,由于米价飞涨,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陈宏谋临危受命出任福建巡抚,他来到福建之后,立即向朝廷请求解除海上禁运,允许商船从台湾运粮到福建,从而在短时间内解决了粮食紧缺的难题。由于灾害使大量百姓颠簸流离,导致饥荒的发生,于是陈宏谋采取广设粥厂的措施来救济灾民,此举有效的缓解了饥荒问题,使无数的灾民不再遭受饥饿的痛苦。

                    

待灾情缓解,社会秩序稳定以后,陈宏谋立刻着手清查积案,打击宗族之间相互械斗的历史遗留难题。并巩固海堤,还想方设法兴办了七百多所义学,使无数平民家庭的孩子得以接受教育。

 

陈宏谋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四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一直把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中成就了自己“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和“止于至善”的最高道德境界,成为人格和道德的楷模,正是因为有陈宏谋这样的贤臣,才会有清帝国的康乾盛世。

 

西北地区河流较少,水资源相对缺乏,容易造成干旱的困局,陈宏谋善于处理各种危机,因此几次临危受命出任陕西巡抚,为解决干旱的历史性难题,他认为其根源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于是他亲自带人实地勘查地形并确定开掘地下水资源的位置,利用农闲时节发动群众开凿水井,在他任职期间组织民众开凿水井达两万八千八百八十多眼。这些水井在大旱之年能保障百姓的饮水和作物生长问题,缓解了当地“日久不雨,百姓怨声载道” 的困境,结束了世代受旱的困扰,陕西人民为纪念陈宏谋的功迹,将这些水井称为“陈公井”。

此外陈宏谋还担任过甘肃巡抚、河南巡抚、天津巡抚,江苏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务,从大江南北,黄河流域到沿海地区都留有他的足迹。他不辞辛劳带领百姓堵塞黄河缺口,疏浚海河、淮河、西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整治并恢复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的生态,在沿海地区修建堤坝工程防止海水倒灌。并整顿各地吏治、惩治贪腐、兴办教育、改善民生,康熙称赞他“一心为民,清正敢言”。

 

乾隆皇帝这样评价陈宏谋“劳心焦思,不遑夙夜,民感之则同,学尤醇,所至惓惓民生民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大意是陈宏谋为官勤勉尽责,日夜操劳,殚精竭力,能够深入民心,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始终关注民生和民俗的改善,他就是古代大儒的典范。乾隆二十八年,陈宏谋奉命调京,四年之后升任东阁大士兼工部尚书,从此进入清政府的核心决策层,可谓是位极人臣。

 

陈宏谋之所以要施行仁政,因为他是大儒,是儒家学者,所以要弘扬儒家的思想和精神,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孟子的“四心”之说,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心就是仁、义、礼、智,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本性。

 

孟子还说道“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性论是仁义的基石,把仁义的思想延伸、扩展到治国、平天下就是仁政。孟子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心即善心,行不忍人之政就是实行仁政,所以历代王朝为了选拔贤能的人才,都有把孟子的思想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三 清理积案  整饬司法

 

陈宏谋作为一代大儒,在为官期间修筑水利,治理水患和旱灾,改善民生,兴办学堂,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都是施行仁政。他还亲自过问衙门办理司法案件的审结情况,决不允许有冤假错案的发生,因为他始终持有一颗恻隐之心,不忍让百姓受冤屈、遭受痛苦。

 

 陈宏谋在任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巡抚期间,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各地衙门积压了大量历年未决的司法诉讼案件,这其中的原因有地方官员在处理案件时为了谋取私利,而故意拖延不办,导致案件积压。

 

针对各地积案的问题,陈宏谋发布了《饬各属办案条件檄》、《汇催批查讼案檄》、《汇催积久命案檄》、《清理案牍檄》等多道檄文,要求各地 “地方官为民理事,全在慎始而虑终,时时存一点惟恐累民冤民之心,乃不致常有累民冤民之心。”要求各地方官员限期办理积案,并在办理案件时要始终以公正无私、勤勉尽责的态度,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经过督促各地方官限时结案,并上奏获得朝廷支持,最终使积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得以清理完毕,光是江苏就清理历年积案一千余起,湖北清理积案数百起,还有湖南、福建、陕西等地区的积案也得到了如期的清理。

         

 

                   此图来源于网络

          

为防止官吏贪腐好乱作为,提高结案效率,陈宏谋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和惩处制度,他还奏请朝廷完善补充了《大清律例》,以法律的形式形成“自下而上汇报,自上而下督查”的司法制度,完善司法流程,维护了司法的公平和正义,对后世的司法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一心为民  清正敢言

 

陈宏谋对官员的贪腐深恶痛绝,他始终把“为官之道,在于安民”作为自己当政的准则。雍正末期,广西巡抚金鉷为取悦朝廷,谋取政绩,鼓动遭到罢免的官吏谎报广西新增垦荒的田亩数量,多达二十余万亩,把增加的粮赋作为恢复官职的捐赠费用。而实际情况是耕种的面积并没有增加,而税赋却大幅度加重,致使广西的百姓苦不堪言。陈宏谋当时任云南布政使,闻听此事,不顾朝廷关于现任官吏禁止干涉本籍官府的规定,毅然上书弹劾金鉷。他指出金鉷的行为属“欺公累民”,并请求朝廷派员查处。由于金鉷密谋勾结广西地方官员阻扰调查,所以使得案件变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从而久拖不决。

                      

直致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继位,陈宏谋继续上书称金鉷“谎报垦荒二十余万亩,而实未垦一亩,田不增而赋日重,民甚病之”。乾隆皇帝派员核查,但依然没有结果。于是陈宏谋再次上书,乾隆不悦,斥责陈宏谋是“渎奏”,并质疑其“启乡绅挟制朝廷”,并下旨将他连降三级,在京候旨。

 

经过陈宏谋不屈不饶的抗争,这起长达六年拉锯战式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金鉷被革职处分,广西的税赋得到减免,陈宏谋得以恢复原职,继续他治国、平天下的使命。

 

陈宏谋为官清廉,由于他在陕西的政绩卓著,引起科隆多的胞弟、有黄旗背景的川陕总督庆复的不悦,庆复心生怨恨。他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诬告陈宏谋,说陈宏谋“爱憎任情,好自作聪明,不持政体”,要求乾隆皇帝对陈宏谋撤职查办。乾隆皇帝虽然不太相信庆复对陈宏谋的指控,但还是派朝廷要员前往调查,得知庆复是出于个人恩怨,对陈宏谋在施政过程出现的一些不足进行夸大和歪曲,最后乾隆下召对陈宏谋免予处罚,并继续留任。

 

庆复见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于是继续诬告陈宏谋,以陈宏谋保荐的长安知县有贪脏枉法的行为为由,再次上奏朝廷,要求追究陈宏谋的连带责任,革去其职务并严加查办。乾隆皇帝不为所动,反而对庆复的行径产生了怀疑和警惕。经过调查得知陈宏谋并无过失,而忌贤妒能、目空一切、飞杨拔扈的庆复在后来的一次战役中因为邀功心切又一次对朝廷谎报军情,最终落得一个欺君之罪,被乾隆皇帝下令处斩。

           

          五  廉洁奉公  一生俭朴 

 

陈宏谋的日常生活极其俭朴,他事事节省,以俭养廉,他自称“入不敷出,又无来路”,因此日常饮食常以粗粮蔬菜为主,极少食肉。下属劝他改善生活,他却笑道“吾辈为官,当以民食为念,岂可独享甘旨”。他把节省下来的俸禄用于资助办学和救济灾民,在任云南布政使的四年时间,总共兴办和修复的义学有六百多所,而其中有五十二所义学,是用他捐赠的俸禄一千二百五十两白银兴办的。为了把家乡的教育办好,他把自己的私人田产都捐献给了临桂的义学, 作为维持学堂日常开支的费用。

 

雍正九年他在任江苏巡抚时,黄淮地区发生特大洪灾,面对杨州众多的灾民,陈宏谋率先捐出自己的俸禄用于救济灾民和修缮普济堂,收养老弱病残人员,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乾隆十三年,他任陕西巡抚,恰逢大旱之年,造成了大量的灾民,他捐出自己的俸禄用于赈灾。乾隆十八年,他在任福建巡抚的时候,当地发生旱灾,粮食短缺,造成严重的饥荒,他又再次捐出自己的俸禄用于救助灾民。

 

清史稿这样评价陈宏谋“清操绝俗,生平不爱私蔼,家无余财”,乾隆皇帝也曾多次在朝中赞赏他俭朴的生活作风。

 

        六  著书立言 名垂青史

 

陈宏谋虽历任十二省巡抚直至总理国政,但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仍笔耕不辍,坚持著书立说近三百多万字。主要有《纲鉴正史约》《司马文公年谱》《五种遗规》《培远堂全集》等著作。这是儒家学派继王阳明之后,又一位称得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人生的大儒,他通过著述来传递儒家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强调读书的目的应以修身和立德为本。

 

他编辑的《五种遗传》被喻“天地间不可少之书”,这本书分为《养正遗规》《训俗遗规》《教女遗规》《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五部分。

 

其中《养正遗规》的内容是教导儿童如何修身、读书、立志。在清末被纳入全国中学学堂的修身课教材,成为家风教育的主要读本,曾国藩就要求子女必须研读此书,强调要“句句学之”,认为其内容对个人修养和家族传承至关重要。

 

《从政遗规》汇聚了他数十年为官从政的切身经验和感悟,当官要做到上不负圣训,合符天理和良知,下顺民望和民情,为官之道就在于安民,所以成为民国时期官员的必读之书。

 

《在官法戒录》主要讲胥吏的治理,胥吏就是官府的衙役,提出“治乱之要,其本在吏,见善而以为法,见不善而以为戒”。

 

《训俗遗规》的主要内容是教化民众,端正风俗,注重个人修身及如何去为人处事。

 

 

 

陈宏谋唯一留给子孙后代的就是良好的家风和读书习惯,自此以后,陈氏家族人材辈出,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出过状元一名,解元二名,会员一名,进士四名,举人二十六人,贡生九人,而横山陈氏家族也被誉为“天下科举第一家”。

 

 

 

 

2

主题

4117

回帖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0-16 16: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48

主题

76

回帖

3350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6 18:26:39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92

主题

2091

回帖

7860

积分

发表于 2025-10-17 00:36:12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万

主题

2万

回帖

17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10-17 00:52:41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8

主题

76

回帖

3350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08:57:06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8

主题

76

回帖

3350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08:57:21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

主题

769

回帖

1553

积分

发表于 2025-10-17 10:39:36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详细,不错。有点小疑问:内阁是顺治时的中枢机构,此时大学士是相当于明的宰辅。清自雍正起设立军直处后,实际权力已从内阁转到军机处。此时军机大臣应该相当于明的宰辅,处理一切机密大政。内阁只是办理例行事务。

48

主题

76

回帖

3350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7 11:10:15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