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5956
- 魅力
- 14177
- 金币
- 2301
- 注册时间
- 2017-6-6
|
四月的桂林,刚刚过完清明没有多久,穿山公园内,到处围起了铁皮墙,而在靠山体一侧的路上,有一尊雕像前,放置着两个花篮,以及花束。
映入眼帘的这个雕像,它叫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1893年10月18日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
他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属于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至今还有儒家学会的人士在清明时节来拜祭。
在历史上,蔡元培说过一句很让世人及学生们,羡慕嫉妒恨的话:“梁漱溟想当北大学生没有资格,那就请他到北大来当教师吧。”
从上面这句话,大家是否能猜想到,梁漱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当年报考北京大学时,名落孙山,未被录取,后面他因为写过一篇《究元决疑论》,转眼就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教师。
梁漱溟的一生总是于现实成反向前行,出生仕宦、书香门第,六岁开始读书,受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他接受的是新式教育,所入的京西小学堂是京师第一个洋学堂,既学中文又学英文,在当时来说,算是走在潮流最前端之人。
他中学时参加过革命团体,后来却最反对暴力革命;在报考北大落榜,却当上了北大教师;自己最讨厌哲学,结果却在北大偏偏讲起了哲学;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9月,在北京大学开设“孔家思想史”课程。
发起乡村建设运动,试图为三农问题求解,算是打开乡村建设思路的中国脊梁。
梁漱溟的从小在城市长大,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却是乡村建设,在中国建设过程中,经常深入乡村调查,救国救民;但为人思想比较开放,敢说敢做,在其人生中也多有起落,千秋功罪都有,1950年9月,建议设置中国文化研究所,10月,写作《中国建国之路》。
其中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一年之内就连续再版了5次,梁漱溟本人也因此成了现代中国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新儒学的开启者。之后大家也称其为“中国脊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