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娄底冷水江市铎山镇,这里的“牛席”是蛮出名的,中午不到12点各乡镇县城的食客驾车纷至而来。
我早上十点钟才吃完早餐,本想稍晚一点到其他地方或许也有,不料却是过了这个村再也没得那个店了。

涟源市老街虽然破旧,但是除了背街,大部分店铺还在营业,不像很多新区和商业区都是闭门思过。






涟源蓝溪桥夹在老宅中间,古朴厚重。





玉屏村的大宅里有四五家住户,进去拍了两张照片。




在双峰县青树坪,终于赶上了一个湖南大圩场。
我喜欢这样到处都可以摆摊的圩,买的东西没有溢价,如同涟源老街。
青树坪镇上竟然还有一个KFC,意外!





之前在娄底很多地方看到过“青树坪米粉”的招牌,估计应该是有点特色的。
于是在青树坪街上选了一家老店,吃了一口就晓得了,确实是有娄底特色———咸!
又一次打死了卖盐佬!
青树坪米粉外观像卷九红油米粉,本着不浪费粮食的宗旨,我还是花了十分钟时间细嚼慢咽的嗦完了。

在县城晚餐,老板讲餐盘不对称,送来一份例汤。

萝卜干很脆嫩爽口,肉类还是太咸,最后带回酒店洗净,成了BAQI喜欢的夜宵。

为什么很多湖南菜都那么咸呢,我分析一下哈。
以前没得公路的时候,湘桂古道和湘粤古道全靠肩膀和扁担,往湖南方向的主要物资就是食盐,而人工运输的效率非常低下,所以食盐对普通人来说是很贵的。
可以肯定那时候的湖南菜味道是“别淡”的。
从民国时期开始,随着公路的不断开拓,食盐的运输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报复性消费”开始了。
我想这就是现在湖南人歹得咸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