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5268|回复: 30

中秋土俗芋头节

[复制链接]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月十五中秋节,天空一轮明月,小桌上摆放着糖果月饼、瓜果香柚、花生瓜子……。丰富多彩的中秋食品衬托着浓浓的节庆氛围。 在南方,中秋食品中还有芋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秋节日的鸡鸭鱼肉山珍海鲜已是平常,芋头不过是点缀,桂林的荔浦芋扣肉最有名,一半是肉,一半是芋头。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代广西,芋头是中秋重要的当家食品,更是赏月祭月的贡品,作为中秋食品的芋头在中秋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民国版《桂平县志》所记,中秋节夜晚“拜月多佐以芋,故俗呼为芋头节”。这就是广西八月中秋芋头节的来历。

20250924093942front2_0_2169098_Fpc8UvdyLRL5PntF9aWlesFV1Kmj.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芋头原产于中国南方,广西最负盛名,地方志书多有当地出产芋头的记载。清嘉庆版《临桂县志》记:“芋,即蹲鸱,有两种,白水芋、白旱芋,旱芋瘦,水芋壮,芋魁有至十余斤者。白芋苗桂人作蔬食之”。清乾隆版《玉林州志》记:“芋头皮斑肉白,丛生根大如碗,旁缀多子,一丛可得数斤。松滑有香气,可饱食,茎晒干或用米泔浸,可充蔬。种芋陇阔四五尺,芋栽两旁,其隙可种薑瓜葱韭。六月芋叶落,于陇上种薯,八月收芋,十月收薯,不相碍。一亩之圃,蔬菜出其中,薯芋可数千斤,足佐八口数月粮。惟宜于原衍,不宜山田”。

20250924094034front2_0_2169098_FgW_wEld74pCaXygZjjX9wByzytg.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芋头在广西地方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辟邪的食物,与芋头有关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古代广西,中秋赏月还祭月,祭月需要有贡品,查广西地方史志,最早有记载的中秋贡品不是月饼是芋头。清初雍正版的《灵川县志》有记:“仲秋之望剥芋祭月”,“仲秋之望”即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是芋头成熟的季节,灵川土人剥芋祭月,贡品虽然略显寒酸却富有古意。
        同样记载中秋剥芋的还有清道光版《钦州志》:“是夜赏月,剥芋、擘柚、饮酒”。清同治版的《梧州府志》记中秋节庆:“剥新芋,饮酒月下,为赏月之会”。民国版《藤县志》亦记:“剥新芋,群宴饮于月下,谓之赏月”。

20250924094128front2_0_2169098_Fi6Y_efvXwb3fETdxoylBQpAGjG8.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川等地用芋头赏月祭月,为何不说煮芋头、吃芋头,而是说剥芋头?这里有传说,古时中秋新芋上市,黑乎乎的带皮芋头酷似鬼头,鬼头顶端有芋芽,如同毛发一束,惟妙惟肖。清乾隆间有地方志记为:“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把芋头皮当鬼皮剥光,阴间小鬼哪个敢不逃,中秋剥芋食芋,大有桂人不怕鬼不信邪,敢于钟馗驱鬼的气概。也由此证明剥芋头可以驱鬼辟邪消灾,能够保护人们免受邪恶的侵害。

20250924094208front2_0_2169098_FhHYHAIwuKUccSHyKz-OJazW5VJ3.jpg

642

主题

2万

回帖

20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2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2019年度人文达人2018年度人文达人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剥芋头驱鬼消灾之说,还有一种说法,称早在元末民变时就已形成了剥芋头的习俗。元朝末年,蒙元统治集团黑暗暴虐,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红巾暴动,九州民众群起响应,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各地汉人以月明为号,齐齐奋起砍杀鞑子,取头祭月。后世为纪念元末取头壮举,以芋代头作中秋贡品祭明月,剥芋皮亦称之为“剥鬼皮”。因此,“剥鬼皮”成中秋习俗。

20250924094313front2_0_2169098_FtEYtMQD9dk3FHMhVHq4p-V5IyZn.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采挖来的生芋难以剥皮,“剥鬼皮”须先行蒸煮,所以芋头煮来吃的多。除了煮芋头,古人更喜欢“煨”芋头。如民国版《贵县志》记中秋赏月“仅煨芋魁、炒落花生、设果品而已”。这里提到的“煨芋魁”源自宋代陆游的《送客》诗,其诗有句:“烹栗煨芋魁,味美敌熊蹯。一饱失百忧,抵掌谈羲轩”。把芋头埋在炉灶热灰坑里烘熟叫“煨芋”。这是一种最土的吃法,却风雅之至。

20250924094358front2_0_2169098_Fvs5tp5T7E2Ikv-_sFck_gt1VTwR.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以降,文人煨芋成风,“煨芋”频繁出现在诗文中。苏东坡写过《煨芋帖》,李纲写过《煨芋》诗。刘克庄写过“煨芋何因共地炉”,高启写过“煨芋曾烦慰客愁”……。明代有屠本畯的《蹲鸱》诗,细致地描写了煨芋头的乐趣:
      大者如盎小如毬,
       地炉文火煨悠悠。
       须臾清香户外幽,

       剖之忽然眉破愁。
       玉脂如肪粉且柔,

       芋魁芋魁满载瓯。
       古人从宋代开始写煨芋,一直写到清代,清代郑板桥对煨芋更是爱之有加,其有诗云“闭门煨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
   
20250924094627front2_0_2169098_FuF-5HJdnMEu6xBCUevDP0sYClIW.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煨芋入诗也入画,齐白石善画芋头,《齐白石自述》述其少年事:“田里有点芋头,母亲教我去拔,拿回家,用牛粪煨着吃。后来我每逢画着芋头,总会想起当年的情景”。 齐白石为此题诗:“一坵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20250924094726front2_0_2169098_FrVSYMhpyx2Z25eqdi-4xjn27XV-.jpg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少年插队,乡下烧柴禾,煮完饭菜,炉膛里剩下一堆火炭灰,煨几个不大不小的芋头进去,让余烬的微温慢慢渗透,在耐心等待中,缕缕香气扑鼻而来,直入心脾。差不多了,从灶膛中扒出热气腾腾的煨芋头,剥去焦黑的芋皮,芋肉白嫩腻滑,香气袭人,热乎乎咬上一口,又酥又软,这味道至今让人怀念农村的中秋。

20250924094941front2_0_2169098_Fjm1MMgAHmCO-mIKfJV2zlOnqG47.jpg

7

主题

26

回帖

201

积分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是要说说芋头的历史吗?

19

主题

8

回帖

188

积分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幅画比较好看,因为毛少,看起来没那么nen
截图202509241104288211.png

102

主题

1025

回帖

1683

积分

完美爱情的追寻者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历史人物到现在开始讲食物的历史了

6

主题

185

回帖

2311

积分

发表于 7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搏学

2

主题

3720

回帖

9365

积分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芋头历史

92

主题

1965

回帖

7611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7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主题

6149

回帖

1万

积分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257

主题

6706

回帖

2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乡土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