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楼主: 风雪归来

[新闻爆料] 探寻李征凤故居:岁月中的红色记忆

[复制链接]

1951

主题

9万

回帖

12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16 01:46:19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烈士墓在七星岩后面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09: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s108 发表于 2025-3-16 01:46
烈士墓在七星岩后面




故居在临桂区两江镇古定村。


50314190131.jpg

微信图片_20250314190105.jpg 微信图片_20250314190051.jpg 微信图片_20250314190109.jpg 微信图片_20250314190040.jpg 微信图片_20250314190051.jpg

113

主题

8628

回帖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16 11: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保护得真不到位!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2: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倘若他未曾决然地为国捐躯,未曾无畏地英勇就义,那么他穷其一生所创造的价值,是否仅够维持这老屋的破败模样而不至于倾塌?倘若他留下了留下子嗣,是否也只能在原地无奈徘徊,难以盖起高楼开启新的生活篇章?他的孙子呢,又是否依旧要在陈旧中憧憬未来?这老屋,此刻是否依旧只能在昏暗与破败中,难以拥有窗明几亮的一天?可是他,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奉献出了一切。如今,后人想要找到他的一张照片,都显得如此艰难,他的面容或许已模糊在岁月里,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闪耀。

efb17d19fc1dee04e94140be6dd9791.jpg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y51167899 发表于 2025-3-15 20:18
太悲壮了,一声叹息,哎。。。。

是呀,看到这些,心里真不是滋味。


李征凤烈士.jpg
微信图片_20250314190056.jpg

1869

主题

1万

回帖

20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2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人文达人2020年度人文达人2019年度人文达人2019年度摄影人气达人2019年度旅游达人2018年度旅游达人

发表于 2025-3-16 16:14:51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忘先烈,方得始终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6: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6: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2457

主题

3万

回帖

5万

积分

2017年度爆料王2016年度爆料王2015年度爆料王2013年度爆料达人2014年度爆料达人2012年度爆料10强

发表于 2025-3-16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追究“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 ——两江镇镇长的责任没?

截图202503161758045425.png



25

主题

2万

回帖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16 18: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20: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思江 发表于 2025-3-16 18:58
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

   1000 (3).jpg       
1000 (2).jpg

1000 (1).jpg

   李征凤(1902~1927),原名桂生,学名炳勋,字剑魂,两江西岭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桂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桂林县支部的创建人之一,任支部干事会书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共产党员个人身份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桂林县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书记(秘书)、代理宣传部长、《革命周刊》主编、桂林《民国日报》社社长等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桂林被捕牺牲,时年25岁。
                               自幼好学  忧国忧民
    李征凤出生于1902年8月11日。父亲是位教书先生、前清秀才。祖上原籍湖北,清初迁徙到广西,后定居临桂两江西岭村,世代业农。祖父是佃耕农,有七女二子;父亲因家庭劳力充足和祖父、祖母勤劳善俭得以读书,虽发奋得为秀才,但科场并不顺利,后来在桂林县城以教大馆为业。李征风兄弟姐妹共有十三人。因家口众多,生计维艰,李父除教馆之外,还常以作枪手(为人代考)或写写诗文得些酬金、笔润,勉力养家糊口。
    李征凤幼时没有进过学堂,只读过几年私塾。十二岁时,他与哥哥李文钊一道考入临桂四乡中学校(该校原为私立,后并入府立桂林中学校,即后来的省立第三中学校)。在同学中他年龄最小,但因聪敏勤奋,晶学兼优,常博得师长的称赞和同学的钦佩。李征凤在中学时期,有着多方面的爱好。他爱好文学,喜读古诗词。  “爱读苏东坡、陆放翁诸人诗,喜苏豪迈,敬陆爱国;尤慕岳武穆、石达开的为人。岳的《满江红》,石的题壁诗常诵不绝口”。历史上一些杰出诗人和民族英雄的高风亮节对李征风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热情洋溢,雄浑可爱”。他后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与从前人身上汲取了关心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的忧国忧民思想有关。他喜爱体育,除了每天早晚同李文钊一道练习“八段锦”和操举哑铃外,还自学了一套“达摩剑”,无论严冬酷暑,舞练从不间断。他后来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作风从事繁忙紧张的革命工作,与他重视坚持锻炼体魄密切相关。他喜爱音乐,善吹箫,常藉音乐抒发情愫、陶冶情操。他“喜看书、围棋、妤文章”,兴趣广泛,好学不懈。他后来在革命活动中之所以有较出色的宣传鼓动能力和出类拔萃的组织才能,与从少年时养成的素质也密切相关。
    李征凤的中学时代,正处在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窃国,国内政治舞台一片乌烟瘴气;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继续深陷在被列强凌辱的内忧外患深重的年代。出身清贫的李征风,开始对社会进行观察,把从书本上得到的人生启示同现实生活道路的选择联系起来。还是中学生的李征凤,逐渐孕育着为改造社会献身革命的宏志。
                  在“五四”洪流中搏击
    1916年,李征凤中学毕业。由于桂林没有适当的高级学校,而家境又无力让他去外省求学,他因此而辍学。一年后,设在桂林的广西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简称法专)开办本科,李征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校法律系第一期。在大学期间,他更加努力学习,也更加关心国事。此时,正值五四运动全面酝酿和蓬勃兴起。李征凤在这场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运动中受到极大振奋。他以满腔热情投入运动,并始终站在斗争前列。还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1918年)他就参加了桂林各校进步学生发起成立的“桂林学生爱国会”这一校际组织,成为其中的活动积极分子。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消息传来。
    桂林学生奔走相告,情绪鼎沸;学生爱国会率先响应声援,也组织了盛大的示威游行,桂林县城各大、中、小学学生纷纷举旗参加。法专的学生还以李征凤为首组成一支宣传队,在街头巷尾广泛向市民宣传讲演。由于有北京学生作榜样,有学生爱国会作核心,桂林学生的反帝救国运动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持续高涨。6月3日以后,桂林也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工商界各业,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斗争。李征凤率领的宣传队,进入戏园宣传,得到艺人们和戏园老板的支持。他们每天到各戏园演讲,同观众一齐高呼反帝爱国口号,使娱乐的场所也充满高昂的爱国气氛。艺人们根据讲演内容编戏上演。法专学生还成立了剧团,在李征凤积极联系下,借慈善会舞台公演了以反对日本侵略和拯救中国危亡为主题的话剧《朝鲜亡国痛史》。这幕剧不仅现实意义深刻,同时也是桂林戏剧史上第一次公演的话剧。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在上海成立后,桂林学生爱国会改组为桂林学生联合会(简称桂林学联)。在第一届学联选举中,李征凤作为法专学生代表当选为干事。在全民抵制仇货(日货)运动中,桂林学联与桂林商会商订好抵制办法,布置各校学生会组织检查队。李征凤是法专学生检查队领队之一,经常率领队员不避风雨深夜到下关船舶入口处进行盘查,与其他学校的检查队协同配合,截获不少仇货,曾在王城当众焚毁过两批。群众拍手称快。
但是,学联组织学生进行爱国活动,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取缔日货中,有些奸商顽固反抗,他们藏匿日货拒绝检查。当时五洲药房和马永顺百货店两家大商店就曾唆使店伙同学生检查队发生冲突。马永顺老板还向法院诬告学生侵犯营业,企图寻求法律庇护。李征风和学联其他领导入一道,组织各校学生,团结一致,齐集法院门前示威抗议,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从而,迫使法院中止传讯学联负责人和不敢开庭,反而请学联代表入座谈判。在李征凤等学联代表义正辞严的揭露下,结果以马永颐向学联道歉,保证不再售“仇货”而结案。当学联号召各校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时,也存在来自学生内部的阻力。在法专有以王公度为首的旁观主义派,他们不但不热心爱国运动,反而在旁冷嘲热讽,散布要专心读书,反对搞运动的消极言论。这种旁观主义,在年龄较大的同学中,颇有影响。李征凤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和法专进步同学一道,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读书不忘救国的观点。他在积极参加爱国活动的同时,丝毫也不丢弃学业,各科的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受旁观主义影响的同学。他还和李文钊一起发起组织法专校友会。通过校友会团结了许多学友参加到学联的活动中来。
   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桂林的新文化运动同全国一样,正在蓬勃兴起。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征风也是一个奋力向前的勇士。当时桂林学联出版了《会刊》。李征凤极力支持桂林学联出版物《会刊》的出版工作。他勇敢地用新兴的白话文写诗、著文,向《会刊》投稿。由于李征风和他!询学友们共同努力,《会刊》成为在桂林以崭新面貌出现的引入注目的刊物,对推进桂林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
    五四运动后,桂林学生队伍起了分化。在学联组织内部,激进与守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学联中趋向激进的同学,在与顽固守旧势力的斗争中逐渐产生了组织新的政治团体的要求。在此情况下,由激进学生骨干发起组织的“新中国学社”应运而生。李征凤是发起人之一。I921年秋,李征凤于法专毕业,他不及考虑其他谋业前途,毅然与李文钊、谢铁民、粟豁蒙、苏鸿基、黄成业、谢慧英、莫佩琼等数十-名志同道合的学友,投入组建“新中国学社”(以下简称学社)的工忙。学社社址设在县文庙(今榕湖北路湖滨饭店所在地)。学社一成立所做的第一件罩就是把文庙前大牌坊上“德牟天地”和“道冠古今”八个字粉刷掉,改写上“新中国学社”五个大字。新中国学社以“结合同志,砥砺身心,研究学术,参加救国运动为主旨,以平等、博爱、互助、自由为信条;以吸烟、酗酒、赌赙、宿娼为禁例”。
学社冠以“新中国”,寄寓丁社友们的憧憬和追求。学社创办了社刊(半月刊),介绍五四时期各种新思潮,发表社员的文艺作品。同时开办补习学校,设置文娱活动场所和图书阅览室,为知识青年补习各科文化课程,提供新的文化精神生活食粮。李征凤担任补习学校的国文和英文教师,主持社刊编辑。在学社,他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西方哲学家的一些名著,初步接触了共产主义学说以及曾风靡西方的各类思潮。但是,在此时,对于这些思想的辨识和选择,他和他的社友们都仍然是很朦胧的。学社的活动,反映了他们可贵的革命勇敢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们认识上的模糊,显然带着乌托邦式的空想与幼稚。
    1921年12月,孙中山率师北伐驻节桂林。李征凤和李文钊、谢铁民以桂林学界团体代表身份参与迎接、守护工作。他们曾聆听了孙中山在桂林先后发表的阐释三民主义和“知难行易”学说的演说。他们为了取得这位伟人对新中暖学社的支持与帮助,还曾谒见过孙中山,得到孙中山的鼓励与教诲。孙中山对他们说:“你们想研究社会主义学说,最好先从研究俄国革命起。我现在也正在研究这个伟大国家。”这次拜会,在李征风探索革命真理途程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此,他和社友们开始注意了对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研究。学社成为广西知识青年中最早“研究社会主义的”一个团体。1922年秋后,李征风和社友们“能经常读到中共主办的《向导》周刊”,以后又得到《新青年》、《人民周刊》等进步杂志。阅读到这些刊物中介绍马列学说、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文章,使李征凤思想深受启迪,眼界大为开阔。
    1923年,新中国学社解散。同年冬,李征风怀着追求革命真理和继续深造的抱负,离开桂林到北京求学。在北京,李征风因学费不济,以旁听生附读于北京大学半年,复南下到上海。1924年夏进入上海大学(以下简称“上大”)学习。在“上大”,李征风世界观发生了一次飞跃。这里,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出任总务长(校务长),实际负责学校工作;这里除开设与一般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之外,还专门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一批著名共产党人和著名学者任职任教,如瞿秋白、恽代英、肖楚女、张太雷、陈望道、杨贤江、侯绍裘等;这里,学生思想活跃,学习刻苦,关注现实问题;这里还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在这一环境下,李征凤直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他对社会主义的深入探讨也就是在这时开始的”。在“上大”,他除了学习,还和同学们一起举办民众夜校和夏令讲习班。在学习和革命活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在五卅运动中,李征凤再一次经受了严峻的革命斗争考验。在“上大”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秋,李征凤离开上海转至广州。这时,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注意点已从广东扩展到广西,在广西梧州先后建立了共青团和共产党的组织。同年冬,李征凤经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到广西工作。12月,他到达梧州,在梧州会见了中共梧州党组织领导人龙启炎、钟山、粟豁蒙等,并经粟豁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
               桂林党团组织的创建者
    李征凤在梧州入党后,中共梧州党组织根据广西政治形势和各地斗争实际,决定派他到桂林工作,  “迅速发展桂林党、团的组织及各种革命运动,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他肩负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于1925年底回到熟悉的家乡——桂林。
    这时的桂林,政治形势同他离去时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驱逐了旧桂系残余势力,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和参加国民党,桂林已置于国民党新桂系军事实力控制之下。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是中共党员谭平山)委派的李任仁、裴邦焘等国民党员(左派)在桂林已建立国民党桂林县党部。李征风回到桂林即以共产党员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入县党部,当即被选为县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秘书、代理宣传部长职,他第一次作为共产党员在桂林从事革命活动,也是第一个出现在桂林的共产党员。
    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下,李征凤与后来由梧州党组织派回桂林的中共党员罗瑞成、谢铁民、苏鸿基、胡佩文等一道,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进一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为创建中共桂林党组织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1926年1月21日,桂林举行各界群众纪念列宁逝世两周年大会,李征凤受托作追悼词。他满怀激情,声音铿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不仅介绍了列宁的革命业绩和革命理论精义,而且还清晰地讲述了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阐明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并针对一些人对国共合作的误解予以澄清。以后他常参加群众集会,利用讲台对群众宣传鼓动。他还利用报刊进行宣传。
1926年2月1日,由他主编的《革命周刊》创刊。他利用《革命周刊》常发表评论文章,报道时事消息。在为《革命周刊》撰写的《创刊词》中,他指出中国的国民革命已是“目然的趋势。如”“水之久下,不可抵御”;强调要“尽快快唤醒民众,来我们这个领导国民革命的党旗下集合,共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组织国民政权,救大众到平等、自由的地步”。号召“拿出革命精神来实行我们的革命主义”。
他先后在《革命周刊》上发表了《告工农》、《告妇女》、《告青年》等社论以及《三八纪念节的由来和意义》、《眼前最重要的工作》等重要文章。他认为周刊的出版周期太长,还不足以适应革命宣传之需要,在县党部执行委员会上,积极提议出版一份县党部的机关报——桂林《民国日报》,他的提议得到了通过,作为宣传执委的他受托负责筹办,并被指定为总编辑。编辑员由他选聘。李征凤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一委托。不久,桂林《民国日报》在他筹办下很快就与桂林民众见面。他“每天都写一两篇稿,或写社论,或写论文,问或用笔名;总之各篇稿件都围绕着宣传联俄联共,发扬共产主义言”。他还建议裴邦焘将其主编的《教育日报》增加宣传革命道理的内容,面向青年学生。裴邦焘采纳了他的意见,把《教育日报》办成对青年进行革命政治教育的读物。这样,当时在桂林出版发行的几个主要报刊,都是旗帜鲜明的革命喉舌,对于团结教育群众,指导民众运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进行理论宣传的同时,李征凤很注重做民众运动的实际工作,他极为重视工农运动。他在《告工农》中写道:“工农是反抗帝国主义及一切恶势力的最有力者,是民众的中坚,是革命的先锋”,  “非结合民众不能讲革命,尤非团结起工农阶级来合力革命,不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他常深入到一些行业作坊和城郊菜圃,同工人、农民交谈,给他们讲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启发他们的政治觉悟,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他亲自培养了一批工人骨干。在县党部,他极力主张和支持加强工人部、农民部的工作,敦促县党部执行委员会议决农民部的干部问题,并推荐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结业的中共党员罗瑞成、谢铁民回桂林任职。
    他十分重视学生运动,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当时由裴邦焘任校长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内民主空气浓厚,学生思想活跃,李征凤选择该校作开展学生工作的入手点。在裴邦焘的支持配合下,他组织二师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对学生加强反帝反封建教育和时事教育的同时,着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灌输联俄、联共思想。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二师学生中有较深影响,涌现了大批学生运动骨干。大革命时期桂林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二师发展最迅速,团员最多。当时二师有“赤化”之嫌,但裴邦焘和二师的师生们,却以此为荣,还把校园的门楼及围墙都刷成红色,作为革命的象征。在二师带动下,全城学生运动热火朝天,成为桂林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李征风经常直接参与学生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一些重大活动,都有他在场指导。如在纪念“五卅”惨案周年发起的反帝示威斗争。这次斗争规模广泛,声势浩大,矛头指向代表帝国主义势力的美国教会,砸抄了教堂、揪斗了效忠外国教会、欺压桂林百姓的华人牧师刘悟愚,将他押在王城内示众,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气焰,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尊严。1926年秋开展的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掀起震动省内外的“驱唐运动”,也是在李征风参加具体组织、指挥下进行的。    .李征凤也十分关心妇女解放斗争。他对旧社会妇女所处的地位和遭遇极为同情。他从社会革命的高度来观察妇女解放问题,认为中国妇女千百年来地位卑下和命运悲惨是社会制度所造成,只有革命才是谋求妇女解放的道路,只有革命成功才有真正的男女平等。李征凤在《告妇女》和《三八纪念节的由来和意义》两文中向妇女同胞疾呼:  “要知道自身是处于重重压迫之下……有奋起革命的必要……不先革命是没有办法的”。他号召妇女“拿出坚决的精神和强毅的态度,与恶势力及反革命者奋斗"。他还帮助女界同胞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桂林妇女解放协会。这个组织“加入者是崭新青年革命分子”,成为桂林大革命时期动员、团结广大妇女参加革命斗争的旗帜。其骨干后来大多加入了共产党或共青团。他常利用报刊为遭受虐待、侮辱等不幸的女同胞伸张正义,免费为妇女刊登离婚启审。
    李征凤在桂林进行的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还突出体现在与围民党左派人士团结无间的良好共事关系方面。当时,李任仁是国民党桂林县执行委员会主席,裴邦焘是常务委员,他们真心诚意拥护围共合作,奉行革命政策。李征凤很尊重他们,也深得他们的信赖。至于时任执行委员的秦志俊、钟廷普以及县党部职员中的汤永康、汤显达等这些较早加入国民党的人,原为李征凤的“旧时友好”,在共事中,他更是注意同他们携手团结,与他们共进共勉。在李征凤影响下,1926年夏、秋问,他们先后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桂林早期第一批中共党员。此外,1926年3月至7月,经中共梧州党组织先后派回桂林的中共党员罗瑞成、谢铁民、胡佩文、苏鸿基等,都顺利进入县党部工作,并分别担任农民、青年、妇女、宣传各部部长要职,这都同李征凤民党左派人士的良好关系有关。当时,有的地方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的情况十分激烈。他们责难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组织党团,占据了国民党的重要地位,为了排斥共产党,甚至于印刷传单、密秘开会、凶殴党员等等,桂林不但没出现这种现象,而且国民党左派人士与共产党人的团结合作非常紧密。
李任仁还多次请李征凤到他曾任过校长的省立三中去讲演青年修养问题。裴邦焘公开支持学生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大革命时期桂林国共合作的局面与一些地方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民众运动蓬勃发展,工会、农民协会、妇女组织普遍建立,共青团有较大发展,群众工作已打下坚实基础,党员人数逐渐增多(李征风发展的和由梧州派回桂林的共有10余名党员),干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中共桂林县支部于19267月下旬成立。李征风被选为支部干事会书记。中共桂林县支部的创建,使桂林的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桂林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妇女组织,从此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县城内外互相配合的各种民众运动愈演愈烈,在支援北
伐胜利进军、打击城乡封建势力和巩固后方革命秩序中,显示了革命群众的伟大力量。李征风在创建桂林党,团组织,发展革命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
               以身殉党  名垂青史
   正当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钻进革命营垒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改变。国民党桂系李、黄、白集团追随蒋介石反共“清党”,在广西对共产党入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国民党桂系军阀依仗手中掌握军政权力,以“广西清党临时委员会”名义在广西各地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人。继南宁、梧州大逮捕之后,负责桂林区“清党”的反共头目黄同仇于4月下旬,以约请开会的欺骗手段将李征凤扣押,监禁在八桂厅(今文化宫处)驻防军团部,同时被“约请”而遭监禁的还有中共桂林县支部宣传干事苏鸿基、国民党左派人士裴邦焘。李、苏、裴成为桂林“清党”中第一批被逮捕的对象。《革命周刊》以及《民国日报》、《教育日报》也随即分别被查封和被接管,白色恐怖开始笼罩桂林山城。监禁在八桂厅(今文化宫处)驻防军团部,同时被“约请’,面避监禁的还有中共桂林县支部宣传干事苏鸿基 ,国民党派 人士裴邦焘。李、苏、裴成为桂林“清党”中第一批被逮捕的对象。《革命周刊》以及《民国日报》、.《教育日报》也随即分别被查封和被接管,白色恐怖开始笼罩桂林山城。
    李征凤虽身陷囹圄,但他非常镇静,非常坚强。敌人对他威逼利诱、软硕兼施,都遭到他严词拒绝。他知道自己难以获释,不免一死,却念念不忘同志安危。当支部同志豢志俊、杨秋入等人夹在家属中去探望他时,他不断向他们示意,叫各人从速离开。在狱中他每日吟诗、练字,充满着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对反动派丝毫也不抱幻想,毅然写下绝命书,决心以身殉党,勉励弟、妹和青年朋友要不畏强暴,继续革命。1927年]O月14日在广西反动当局“宁可
错杀一千,不能漏放一个”的残暴“洗监”措施下,李征风被杀害于桂林丽泽门外(今翊武路蒋翊武纪念碑附近)。同时遇难的有裴邦焘、苏鸿基以及第二批遭逮捕的中共党员谢铁民、汤显达、廖骏、李芬华、赵世杰和菲党群众赵世恪等九位烈士。在临刑前,李征凤大义凛然、气宇轩昂,痛斥国民党背叛革命,高呼“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万岁”,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胸怀和崇高品质。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2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kings108 发表于 2025-3-16 01:46
烈士墓在七星岩后面

微信图片_20220418115403.jpg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23: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种花除草 发表于 2025-3-16 11:06
这个保护得真不到位!





这不是他的初衷,也许他不曾想过,或许他根本就不想

1000.jpg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9: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之鹤 发表于 2025-3-16 17:58
可以追究“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 ——两江镇镇长的责任没?

应该没什么用吧,若有用,相关的问责流程或许早就启动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判断是否能追究 “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 两江镇镇长的责任,需要多方面考量。首先,得明确在文物安全责任体系里,镇长是否真的是直接责任人。很多时候,文物安全涉及到复杂的管理链条,可能存在文物管理部门的专业监管职责划分不清晰,或是具体执行文物保护工作的基层人员与镇长之间的任务分配模糊等情况。如果并非直接责任主体,单纯追究镇长责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文物安全问题。
再者,即使镇长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还需看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和实际情况。若在文物安全防护措施、宣传教育等方面,镇长所在镇政府已按照既定流程和要求执行,只是由于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文物出现安全问题,这种情况下对镇长进行责任追究,可能无法起到预期的警示和改进作用,甚至可能对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打击。另外,若要进行责任追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和可操作的执行标准,若在这方面存在缺失或不明确,也会使得对镇长的责任追究缺乏足够的依据和力度,难以切实落地并产生实际效果 。

微信图片_20220418115251.jpg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2: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20418115419(1).png 微信图片_20220418115419.jpg

668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17 1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以为是陈光,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给陈光烈士上过墓。。

113

主题

8628

回帖

4万

积分

发表于 2025-3-17 1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雪归来 发表于 2025-3-17 09:24
应该没什么用吧,若有用,相关的问责流程或许早就启动了。从实际情况来看,判断是否能追究 “文物安全直 ...

镇长说没钱。没钱办不了事。

90

主题

726

回帖

466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 发表于 2025-3-17 12:31
一直以为是陈光,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给陈光烈士上过墓。。



是一个时期的

1000 (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