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0612
- 魅力
- 78
- 金币
- 127
- 注册时间
- 2009-1-30

|
发表于 2024-12-24 14: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多县城,没有啥资源,矿产、农业、旅游、工业、制造都很一般,每年的税收还不够正常的财政支出,还要靠国家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维持政府的日常运转,这种县城,很大一部分消费经济都是靠着这些收入较高且较稳定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来支撑。
这也是很多类似县城甚至是3、4线小城市的共同情况,仅仅靠普通体制外的消费经济是无法承担此类城市的日常经济市场的,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收入又全部来自体制外纳税人,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吧,而这样的经济类型,就反向的提升了普通人对体制内工作的向往,人人都想在大环境不好的当下,获得一份收入不错且稳定的工作,很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孩子都投身到“国考”的大军来,并且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以往一些不被重视但又有编制的体制内岗位也变成了香饽饽,引来很多的莘莘学子相互角逐。。。
不仅仅是县城,当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能进体制内看成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这种社会现象,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体制内、国企人员下海经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得当年自己参加工作不久,单位是本地最大的一家国企,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入职单位,附近的单位子弟和社会人员都把能进入我所在的这家国企作为非常不错的就业选择,很是风光无限,不过随着国家计划经济的结束,步入市场经济年代后,国企的种种弊端就逐渐凸显,满满的单位效益越来越差,最后连工资都不能按时按量发放,单位之前分配来的大中专生有真本事的纷纷选择停薪留职或者直接辞职另谋出路,后来都混得不错,基本没有吃回头草的人。而市场经济的繁荣,也同时让很多体制内的能人和有眼光的人看到了机会和商机,从而出现了一大批主动从体制内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中跳出来,勇敢的把自己投身到拥有无限机会的市场经济浪潮之中,很多人,就此改变了自身的人生轨迹,并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反观当下人人将体制内工作当成最终目标,可否这样认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若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则人人努力,个个拼搏,反之则大家都唯唯诺诺,谋求自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