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字眼熟吧,亲切吧。 这是桂林风吹一时,东西南北开花设店供吃饭喝酒的店名“桂林仔”。我写的。老板讲,不喊裔工写,“桂林仔”就少了点味道。
我是纯正地道的“桂林仔”。现在老了,和同龄人不论的、一起长大的,扯往事,相互称呼,就要讲“桂林老蔸巴”了,亲切。再不论的,随性点,换成“喂!老皮眼”。这字眼文雅点。
美丽的这片山水,桃花江畔,漓江水滨,留下了我祖宗下来十余代的足迹。他们随荒蛮远去了,消失在山间云雾仙境中。
我有幸赶上这有电助力,马达加鞭的时代。在这山石遍地,水清成河,天下风景之甲桂林的公园景点里,路边、庭院,公私之请我的墨迹,把它通过电机刻在石头上,立在其间,供游人访客过目养眼。1983年以来撒落了一点,也有蛮多,和年头一样,四十有余。
多年来凡路过我的作品前,都要深情地和它同照留影,也是在得近的缘故,一站一咔嚓,便利。
我老了白了头,它却轮廓没变,容颜清理一下依旧精神。旁边的花草树木也会花开花落,由绿变黄,来年再兴旺发达,生命不止总是伸展,变为老藤花枝、参天古树。我也终将为古人,血脉流淌子孙延续终将会慢慢稀释断流。只有刻在石上的名字和印章告诉后人,桂林历史上有过此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山水间长大变老的有点板路故事的人。
1983阳朔县碧莲峰下江边亭内(2021) 前面数字为刻制年,后是拍照留影年。
1994桂林广西师大附中碑林(1999)
1998阳朔县碧莲峰下(2021)
1999桂林桂林奇峰镇部队(2019)
2000桂林伏波山龙珠路
2000桂林芦笛路燕湖公园
2000桂林诗人黄旭廷家院内
2001桂林榕湖北路古南门旁《邝露·阳塘记》(2001)
2001桂林榕湖北路古南门旁《邝露·阳塘记》(2015)
2001桂林榕湖北路古南门旁《邝露·阳塘记》(2022)
2001桂林榕湖北路古南门旁《邝露·阳塘记》(2023)
2001桂林杉湖南岸(2015)
2001桂林榕湖北路杜甫诗碑(2022 )
2001桂林榕湖北路杜甫诗碑(2023 )
2002桂林翠竹路(2007)
2002桂林翠竹路(2015)
2002桂林泗洲湾(2015 )
2002阳朔大榕树
2002阳朔大榕树(未上字的原石)
2002阳朔大榕树
2002阳朔大榕树(2006)
2003桂林滨江路(2008)
2003桂林滨江路(2018)
2003桂林滨江路(2022)
2007桂林南溪山公园(2020)
2009临桂县南边山(2016 )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09)1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09)2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09)3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09)4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12)5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12)7
2009阳朔县葡萄公社(2012)6
2010桂林桃花江畔
2010桂林桃花江畔
2010桂林桃花江畔(2014)
2010桂林桃花江畔(2022)
2010桂林訾洲公园 (2011)
2010桂林訾洲公园(2018)
2011恭城平安黄岭
2011恭城平安黄岭 “中国沼气第一村”
2011恭城平安黄岭 “龙松林诗碑”
2013灌阳县毛竹山矿泉水厂
2016兴安县兴怡山庄
2019桂林桃花江步道1
2019桂林桃花江步道2
2019桂林桃花江步道3
2019桂林桃花江步道4
2019桂林桃花江步道5
2019永福县苏桥桂林经开区
2019桂林龙船坪漓江边(2020)
2019桂林龙船坪漓江边(2022)
2021桂林芦笛岩合家
2021桂林十八中校园
以前有人赞赏我的字写得好,讲,那不是要好高的文化。可以讲,也不完全讲学历。不缺有识之士打探我的情形,受教育高不高?老实讲,没得好高。比我高的不一定写得好字。
2023年在朋友圈公布戏说过我的“学历”,顺便在也这里向广阔的世界展示一下。
我,出生于1951.10.1,远祖在山东济南历城官场与上司搞不来,得不到提拔,年青失意离职为民,远涉山川辗转流离到桂林。桃花江边紧邻芦笛岩的巫山脚落下,开田耕地,撘窝建屋,伙到韦姓良妇一同播种,生存繁衍。时为明朝万历8年。几百年后,我爷爷的爷爷考中秀才在18世纪中期洗脚穿鞋,到漓江东岸,讨得福隆园徐家姑娘传代。一点一丝的文化血脉基因,扩展为东江百年文化秦家。我是众多具知识有文化的子孙后代中之一人。
早期获取东江路小学毕业文凭,进桂林一中读了两年书,空手离校。
遇上1969年二月寒风,荣幸地被轰轰烈烈地推举到“中国农田大学(阳朔分校)葡萄系再教育专业”学习。田头地尾拿汗水洗心刮面,为的是练一下那不算红的心,给它再红点。宿舍是单间土墙瓦屋,点柴油灯,泥砖牛草床,吃喝自理。没有书本也无纸笔的大学学习。四年“本科”读完可“离校”,无“毕业证书”。每年仅有自己劳获的“浆血晶”,60-70元打点营养自己。
有毕业思想论文提交《树枝枝被阳光挡住了 青春无惠》。
这期间兼选学“葡萄土语”,至今仍可做闲聊翻译。上不了外交台面。
期间,雨天时学画画,练剃头。没讲钱,做好事。为隔壁老小素描画像,产光板平头。打算今后墟上租门面为人画像,剃头攒钱,找个门户相当的苦命女子安家度生。还有蛮远理想,养几个崽女盘他们出国留学。
1973年3月含怨离开寡水肚皮空看美丽山水风光之地,转籍向“桂林桃花江大学”做“研究生”,继续打着赤脚研究农学,在西郊城乡结合部祖籍地巫山脚村落下户口,与牛同屋,闻着它的屎尿,煮吃、伴着它吃宵夜我在恶梦中打呼噜,隔壁两间共眠一年后,才分得砖瓦房单间加灶台的公用厨房。生活自主想办法。
久不时也到附近工厂、学校体验工务。开展课题研究《中国农民工起源及实践经历》。历经三年完成。有了“进城市毕业证书”——-1975年底被破格录用到工厂,拿着30月薪金继续苦研《四个轮子上,最底层装卸工之心苦》。时间又为三年。
因达不到“上级领导”政治要求,也没有实际研究成果,三年期间被推迟一年完成了“搏士”学位。十年苦熬,借到春风,完全脱离劳力,穿着抻透,脱去布面胶底鞋,换成皮的,一身净般踏进入办公室,当上劳心事的干部。
在厂里,时常到铜炉车间“偷学”铸铜技术。从筛沙、做模、铸型、冶铜、浇注、打磨、雕琢一系列辛勤工务。10年后铸得“铜鼓”一个,那就是广西政府首届文艺最高“铜鼓奖”。当初没多大感觉,老后才晓得有比人家多张把票子补贴的好处。
言归正经:
1985年浙江美院书法进修一年,结业证书。
1986-1989年大连外院日语函授,结业证书。
1998年广西师大中文专科自考,终于得了个有模有样的毕业证书。
以上这些后生们理解不了的、引号里的词语“黑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老年人看了能会意一笑。那就得了。
1984郑州黄河碑林(江苏苏北书友君煜 失联)
这一块是光未然的黄河诗,我抄写的,刻在郑州黄河碑林靠立在办公室墙边。1984年,是江苏灌南县新安镇在地图中查看纪排巷的书友徐君煜在石刻旁留影寄我的照片。与这位小伙子已失联三十多年。有熟悉的人转知一下。起码也是近七十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