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的新建筑喜欢搞一点粉红和橘红色的屋顶,醒目,美观。
偶然间还会看到旁边高高凸起的石拱,多巴胺荷尔蒙顷刻爆表。


娄底的祠堂和邵阳一样威严,有排面。

某某“堂”类似于客家人的某某“第”。

铎山镇大冲村的怀旧古董,十年前我在桂林红岭路和铜鼓山脚看到过两个,红岭路那个现在已不见了。
想起小时候,父亲去解西煤店买蜂窝煤经常叫上我,其实我也做不了什么,只是把一个个刚出炉的蜂窝煤放进竹筐。
后来想起这事,觉得就是父亲在培养从小爱劳动的意识。

* * *
铎山镇花桥村的花桥老桥。

大冲村青龙桥,和上图的花桥都是在地图上看到的,离开公路不远,所以去找了找。
不过青龙桥距地图标识的位置差了几百米。



青龙桥跨度约八米,半米多高的石栏比水泥桥还要规整,包括桥肩桥面,极少缝隙。

还有十多米引桥,也是宽大的石板和石墩。

从大冲村出来,这个桥的时代特色太鲜明,让我又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门牌号:灭资街三巷。

这座70年代的水泥石拱桥有点颠覆常规,桥拱呈喇叭形状,角度倾斜,水流入口小,出口大。
不愧一座革命桥。

双峰火车站附近龟灵村的乌龟桥,桥上有石制香亭。


石狮是复制品,台阶下保存完好的石鼓是湖南古桥的主要特点之一。

蓝田新车桥,三十多米长,是娄底历史最老的廊桥。


荐楼村惜字塔,可惜四周水洼。


离荐楼村不远的经础村,大牌坊还剩三柱两门,雕刻非常细腻。



牌坊位置比较隐蔽,村里人问我:你们桂林人怎么知道这里有牌坊?

三塘铺镇三星村,从小路转上国道大桥前透过大桥拱望到百米远处似乎有几个石拱。

这是一座光绪年间的三拱石桥,桥碑也是湖南的特色,竖立在桥梁石栏的中部,石碑正面阳刻一武士,建桥时间和捐款人名分刻两侧。


在花门镇春山村的公路上往下俯视,田垌中的大石拱桥。


桥面正中有两尺见方的石刻。

到零陵附近上高速回桂林,小路上看到的几座重修过的古桥。




补充一个:邵东水东江镇的太平桥,桥上各种石刻不少,四个石狮和祁阳大忠桥镇那两个很像。







此次湖南行结束,龙胜-绥宁-武冈-邵阳-冷水江-涟源-双峰-零陵珠山-桂林,全程1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