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为林徽因而美。纵使林已魂归,美却留芳人间。一种纯粹的美,从不因时光淡去,那怕春之将暮。
灌江,又是人间四月天。尽管桃花早凋,樱花已谢,长岸却依然美丽。也许因为观者有心,所以飞絮也可入画,落英亦可如诗。正如白居易在大林寺所看的四月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虽四月芳菲已尽,但人间美丽还在。灌江四月天,也已风光渐老,但那份纯粹的美丽,早已转入人的心中。
灌江四月天,无花却有雨。时雨吹过江东水岸,飘过风雨桥畔,染绿了竹影柳色,美不胜收。特别是雨中的麒麟湾,江绕山峰,影映波光,烟也温柔,雨也多情。山水之间,只此青绿;云水之上,尽入清华。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吟诵杜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灌江的雨,正是诗人笔下的好雨,亦带着浓浓的诗味。
灌江四月天,是寻觅诗的季节。漫步长堤,打一把雨伞,学着戴望舒的模样。虽然这里没有雨巷和丁香,但却有着同样的诗意。如果四月的学洲,是一首朦胧的诗。那么朦胧的灌阳滩,便是千年的绝唱。站在模糊的灌阳滩上,用心听一江风声,仿佛听到穿越千年的唐风。“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今朝未遇高风便,还与沙鸥宿水湄”。这是戴叔伦留给灌江的声音,不仅属于十月,也属于四月,属于灌江所有的时光。
灌江四月天,闲人是神仙。宋代的苏轼说:江风水月无常主,惟有闲人是主人。此言不假。灌江四月天,江风水月无限好,有闲有情者,则可尽揽其胜。
灌江之畔的风景,自古王楼晚渡和灵岩秋月最富胜名,为灌阳古八景之一。相传行人抵暮,唤船则飘飘自至,寂不见人。宋理宗时,有道人过此,语众曰剌船者仙人王楼也。其船忽沉,逐不复渡。后人因其名名山和渡。也许因有神仙之故,引得多少闲人揽景吟诗,仅明清便有五位邑令。不妨借此闲时佳景,也来做个读诗闲人。
“王楼山下水如梭,薄暮居民待渡多。不是公私忙似箭,此时那得有人过。”(明邑令刘箎诗)“大江之浒玉楼台,山峙水流去复迴。仙槎若不殷勤渡,何处游人敢上来。”(邑令赖继亨诗)“西关路接小江头,踏破岩心一径幽。月洞空教飞雪蝀,寒波无复卧沙鸥。忙超且让人喧渡,缓步非因客倦游。闻说古来仙迹在,晚归时或遇仙舟。”(邑令陳廷藩诗)读着王楼渡前人的美诗,不是神仙也带有了仙气。灌江四月天,读诗的心情,真的很美好。
灌江四月天,如画如诗,好一个美字了得。不由也对景吟怀,纵情一曲。
浣溪沙 水岸东风催物华,山城细雨绿天涯。多情杨柳尽披纱。打伞无妨情趣雅,沾衣不碍景光佳。我同春约乐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