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越战退伍军人——黄天佑爷爷
访谈人:黄谱安(安)
受访者:黄天佑爷爷(爷)
黄天佑爷爷,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3师503团火箭炮营,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41军主要负责东线战场的突破任务,主要战役有高平战役,朔江战役等。
国龙学子访退伍军人

安:爷爷您好!很荣幸有机会能听您讲述从前的故事。您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吧?您可以给我们分享当时的经历吗?
爷:是的,当时我是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3师503团火箭炮营的。越南战争持续了28天,从2月17日打到3月16日。我们在1979年2月17日早上6点40分接到命令,从广西那坡念井出发穿插进入越南。进入高平的时候,我们的部队在茶灵和越南部队发生大规模交火,战斗打了三天三夜,为了争夺两个高地,我的战友们前仆后继,抱着不怕死的精神冲锋。前面不断有人牺牲,我们就不断顶上;我们坦克连伤亡也极其惨重。等到我们成功夺下了一、二号高地后,部队才大规模进军。直到现在,靖西人民每到3月份至清明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烧香纸祭拜当时牺牲的英雄,我们老兵每年也会去靖西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
安:当时的战斗十分惨烈。您当时第一次战斗的时候是否会感到害怕呢?
爷:越南战争被称为“生死28天”,而且我们毕竟是第一次打仗,说不害怕的都是吹牛的。我们肯定是有一点害怕的;特别是第一仗,子弹从耳朵旁边飞过去,(炮弹)在身边两三米的地方爆炸;大炮轰鸣,火光冲天,谁看到都不可能说一点不怕的。到了后面,打的越来越多了,更加有经验,胆量也就越打越大了。


安: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和小说中都能见到诸如给战友分享仅剩不多的食物等体现战友情谊的情节,请问当时有没有什么您印象深刻事件体现了浓厚的战友情呢?
爷:有的。我们一般战斗前会带3到5天左右的干粮,主要是压缩饼干。但是当时有些同志不太估计得到(粮食的消耗),到了后面,有时一块压缩干粮,大概2两(约100克),要分给4个人吃。这确实是非常体现战友间的感情,非常让人感动。
安:那您对于对越自卫反击战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吗?
爷: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维护主权的正义之战,表现了我们反抗外敌的决心。所以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反击战的胜利也为中国后来几十年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为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现在正值国庆假期,当时1979年,您们的国庆节是怎么过的呢?
爷:当年国庆节我们团是在边境过的,我们要在那里驻守边疆。(1979年)是我们抗战胜利的第一年,同时又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所以大家都很高兴,精神状态都很好。现在国庆节都是莺歌燕舞,相对于以前,物资更加丰富了,在改革开放的方针下,生产力提高了,大家安居乐业,生活富裕,这是党正确的领导(的结果)。
安:看来老英雄的看法确实更加有高度,有深度。那您对于现在青少年有什么期望吗?您是否鼓励青年入伍参军,保家卫国呢?
爷:希望青少年们能努力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了以后努力建设国家;对于参军的问题,参军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我觉得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在哪里都可以发光发热,为祖国做贡献。
安:非常感谢爷爷接受这次访谈,我们通过这次访谈学到了许多历史书上读不到的历史往事和战斗英雄的独到的观点,感谢您的分享!
退伍军人在靖西祭拜革命先烈

从以上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在冷战背景下维护主权的正义之战,其战略意义远超军事范畴。它不仅遏制了越南的扩张野心,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正如邓小平所言:“这一仗不打,我们至少要再花20年时间来处理边境问题。”这场反击战的胜利,为中国后续的和平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现代国际关系中通过正义军事行动实现战略目标的经典案例。
采访:黄谱安
校对:付子珊、张恒瑞
资料整理:陈奕彤
记录:尹珑皓、李昭融
拍摄:何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