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逢过节都是妈妈在厨房忙乎大半天,做一大锅酿来过节。
   而今重阳节,现在主角已经更换,因为曾经灵活的那双手,已经变得难以灵活了。
   但是过节的味道,还是不能少的,白切鸡,酿,扣肉,基本都是过节的标配,缺了一样,都感觉少了点什么。

 

     做酿,需要的是食材,需要的是时间。
     特别需要的是那分耐心。
     而这份耐心,在几十年的岁月沧桑中,隐隐约约的浮现,而今年的重阳节,只有自己上阵,亲手做一餐酿,才能算过节。
   做酿对于大多数,老一辈的桂林人来说,更加喜欢往里头加入芋头碎,吃起来会粉粉的,香香的,再加入香菇,剁碎的虾肉鱼肉,因为我家有人吃不了鱼虾,一般只用瘦肉,再加炒香的肥猪肉,花生碎一起包裹。
     小时侯的菜酿,一般都会用小虾,因为它吃起来更加鲜美,但是随着小鱼小虾越来越少,现在做酿基本是用猪肉代替,而且更多是绞肉机姣好的肉。
   但是话说回来,机器绞的肉,真的不如手工打的肉好吃。

 

 

     而做酿因为工艺复杂,每种食材都需要准备,从大块头变成小颗粒均匀状,需要经过时间与刀锋的磨炼,同时也需要经过手痒与手累的煎熬,还需要经历等待的煎熬。
   也因为此,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放弃了这道菜。
    当你觉得,包菜酿,是一道简单的菜品,却不知道,过往就这一张道菜,基本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就像我们电视里,常看到的是北方人包饺子,就是最隆重的接待礼仪。
    但是在南方过节,特别是在桂林过节,原来的八大碗,十大碗,白切鸡,芋头扣肉,酿,欢喜等哪样菜,不是都需要时间,只是这些很少被放入电视视频中,一度误以为全国的过节都是在包饺子,殊不知南方的过节,更精彩,更累人。
    就如今天的菜酿,如果没有妈妈的指导,你不会知道,菜酿,包之前要轻撩过菜叶,包的时候,叶子才不容易折断,而且包的时候,需要用菜叶的背面包,这样包出来的酿,外表才会光鲜好看。
    美食美食和挑老婆一样,首先讲究的是外在美,让人有第一眼心动的感觉,才会选择,其次内在,也要洽如其份,实实在在,就像我家酿里,必须要有芋头碎,而且还得是荔浦芋头,不然吃起来,就是缺少灵魂。
   
    

 

  慢中出细活,美食也在忙碌中成型,在浴火之后,成为节日中美味佳肴,今后的日子,接手这个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