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作青螺带,山如碧玉簪”来自古书《阳朔县志》之阳朔山中的描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曾是一代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而桂林山水的美,来源于大自然的天公之作,而当我们说起桂林山水的代表地点,无不题阳朔兴坪“二十元人民币背景”取景点。






“水作青螺带,山如碧玉簪”也许就是对桂林山水最美好的描述,青山秀水之间,一个个突起的山峰,如竹笋拔地而起,也如一颗颗青螺蛳,汇聚在清澈见底的漓江之中,形成一片片沿江而立的青螺带,也正因为桂林的山水独特,孤峰不与众山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峦之间更有独峰成群之势。

而当我在寻找这句话的出处,却与朗朗上口的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之中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同出与否。
在《阳朔县志》之中的记载,同是韩,但是是“韩退之诗云”,难道是韩愈之作的初此版,还是后改版?
成为了一个疑团。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该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是韩愈在长安送别友人严谟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职时所作。
此诗是用来形容,桂林的山水,将漓江的水比作青罗带,将桂林的山比作碧玉簪,生动地描绘出桂林山水的柔美和秀丽。诗人韩愈据闻,未到过桂林,但是他又能以生动的比喻,将漓江比作一条青色的丝带,蜿蜒曲折;把桂林的山比作碧玉簪子,峻峭挺拔。点点滴滴的描述得如此到位,生动真的是天才之作。
从诗句“苍苍森”描绘出桂林是一个植被繁茂之地,树的茂密、繁盛,展现出桂州充满生机的景象,更从细节之中,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而纯天然性。
从诗名为友人严谟前往桂州任职而作,表达了韩愈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到桂州赴任胜过成仙,不用借助飞鸾就可畅游仙境一般的桂州。表达了诗人对桂州山水的极度赞美,也对友人到桂州任职表示羡慕和祝福,同时也是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韩愈原句为“江作青罗带”,因诗中专指漓江;而在《阳朔县志》“水作青螺带”实为苏轼等后人引用时的简化表述,与其韩愈“江作青罗带”的描绘到极致,而敬畏之心,从而改篇,“水作青罗带”“水作青螺带”,“河作青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