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7 日《从《十日文萃》新发现的夏衍六篇轶文》—“物资援助与法租界货币兑换和救亡动员情况”节选句摘解读
前言
夏衍,《救亡日报》总编辑,在桂林期间负责报纸编辑和发行,撰写社论、短评和通讯等,揭露日本侵略暴行、鼓舞民众士气,累计作品 450 多篇共计 50 万余字。
句摘 1
“……三日上午八时桂林出发,下午七时至宾阳……”
《广州湾通讯》是夏衍在广州湾停留为在桂林的《救亡日报》同人所写。如句摘 1 所言,夏衍当时听从周恩来建议,到香港为《救亡日报》桂林复刊筹措经费。张云乔前往香港购买汽车,与夏衍 1938 年 12 月 3 日出发,两日后从桂林到达广州湾,即在湛江停留 1 周后乘船抵达香港,当天 12 日返回桂林。

图 1 八一桥火车旧轨
句摘 2
“我们脱下了桂林的冬衣……重新看见了南国特有的葱郁的树木……”
夏衍与张云乔从桂林至赤坎途径宾阳、贵县、郁林,分别是现在广西的宾阳县、贵港市和玉林市,赤坎为现今广东省湛江市东部城市开平市华侨古镇,全程加上休息时间总计 2 天,可见《救亡日报》复刊速度刻不容缓,足以感受郭沫若等人在桂林短暂停留 24 天中抗战文化建设工作的艰巨。

图 2 桂林夏天的榕湖古树
句摘 3
“立刻去打听船期,知道了五日本来有一条船开香港……”
“租界”原来也可以没有稠密人口、没有宽阔街道和柏油路,如果不是出路名牌的法国字,赤坎镇以外的汽车还以为可以进来。中国土地不繁华的小角落竟然也能被外国入侵势力这么悄无声息地渗透!所谓“蚕食”不过尔尔!

图 3 桂林榕湖渔船
句摘 4
“在桂林听说已经解了禁,但是到此地统统知道了解禁的只是小汽车一项。”
“解禁,解禁,原来仅限小汽车”,战争使外国势力几乎封尽广州湾进口的货物。因为禁止军用品的命令,进货的卡车、捐赠的救护车,也可以因为“禁军令”而不能停靠广州湾进入大陆腹地,开往香港的船 5 号没走,夏衍与张云乔的行程只能往后延期,至 9 号。

图 4 八一路面包车
句摘 5
“我痴望着飘展着的三色旗,不仅想起了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以德国和意大利、苏联划分外方援助阵营,弗朗西斯科·弗朗哥 1936 年推翻法国第二共和国政府,其独裁统治通过审查制度限制出版物传播,严重阻碍西班牙文化和政治发展。而眼前的法国国旗三色旗,此时与德国和意大利无二,都是法西斯殖民统治象征!但是夏衍悲愤的同时始终坚信:中国不是西班牙!血腥的屠戮不能毁灭中国文化!因为《救亡日报》在!

图 5 法国三色旗(图片来源小红书)
句摘 6
“可是谁能设想这五个法国人竟能“统治”整个海口……”
5 个法国人竟能统治整个海口!5 个法国人就能禁止、阻碍卡车、货车等,一切援助中国抗战物资的入境!彼时的中国,何其脆弱!何其委屈!何其失语!多么无助!若无夏公等人坚持《救亡日报》复刊,坚持以笔为武器,提振国人抗战意识,不敢保证中国不会麻痹而成为第二个西班牙,“5 个法国人 1 个广州湾”的悲剧不会多地上演。

图 6 桂林榕湖渡口
句摘 7
“连新近开设的商务印书馆在内,全市我只看见过三家书店。”
佛朗哥独裁统治限制通过封控出版业限制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西班牙的民主就是这样被杀死的!广州湾在法国人的统治下是“繁华的”、“太平的”,但是这里看不到标语,看不到壁报,也就是说:不能形成大规模的、民众组织的救亡活动。全市三家书店,找不到一份抗战相关杂志!烟嫖赌场格外热闹!顾客如此快乐,抗战情势是天边之物哩!“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法国人带来了一个“世外桃源”。

图 7 桂林刀锋书店(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句摘 8
“……一群形容枯槁的同胞在修马路,他们和牛一样地抱着沉重的碾地机……”
“我在家里,客人成为了主人”。法国“主人”说,我错了,需要劳动改造。他给我脖子上挂上大铁环,在脚上拷上铁链,据说这样干活更得劲!就像你们中国人说的,老黄牛最温顺最能干。你看,“我主”巡捕荷着枪,“威风凛凛”,而我要时刻警惕着枪上的刺刀不得不低头干活。窗内看客,即使非夏衍,但凡是中国人,也难以不能不眼眶发热。

图 8 低头苦干工人(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参考资料
文献资料来源于郭昆仑《从《十日文萃》新发现的夏衍六篇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