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早晚微寒气温,今年的冬季如期而至。看恭城东面兰洞瑶山里,除了漫山柿树,以及树上赘结在枝头上已通透黄熟的柿果,山人是少抽时间,开始挖山地种植的生姜。此时的生姜,是从苗壮叶绿,转入到杆垂叶淡黄,到了挖收的季节。
在恭城东面瑶山村屯,村人种植生姜,有在立冬季节前挖收回窖藏传统;近些年由于山村人以栽种果树为主业,种植生姜的数量就减少了,多数户只是为那一日三餐的油茶调味,才不得不小挖山地种植少量生姜,维持一年生姜的家用自给自足。
我家今年种植有半亩生姜,姜地是年初时在柿苗地隙中挖成。柿苗初种时,山地容易长草,野草疯长会遮盖住柿苗,令其成活率低。在苗木周边挖成山地,种植上植物地货,这样苗长山地又有收入,这是山人初种果树苗时惯用的农事方式。
今年的雨水调匀,山地的泥土又挖得深细,我家种植的生姜生长旺盛,到得这初冬季节,苗杆是粗壮叶片墨绿,想必这地下生长的生姜是肥厚大块。
捡过一轮黄熟的柿子,劳累的家人们就决定休息几日,但看日历这天已是立冬季节。山里有生姜不吃立冬水之说(立冬后山里的水是冰凉,生姜遇冬雨后不易窖存),于是就不顾身体疲惫,扛上锄头挑起箩筐,就走向姜地。
苗壮姜好,从地脚处开挖,每一块种姜处,都分生出几苗或十多苗姜杆;每一苗下就是一簇生姜块,一块块连结,一蔸姜就是几斤十多斤重。
由于姜好块头大,一午我们就挖装有多担生姜,用车车回屋边地窖处,就一箩箩从狭小的窖口处递入,开始在地窖中拿出摆堆整齐,以备来年的种姜,和价位高时出售。
记得,我们家种植生姜,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开始的。当年,笔者还在童年少年时段,母亲就从忙碌的生产队农活中,抽出早晚碎片时间,到山冲去开垦山地种植生姜。那时,由于刚移民新址,移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生产队种出的稻谷,分到各户后,是不能满足食用,延接不到来年稻收的。母亲就悄悄到山冲去挖山地种植生姜(当时是不准农人搞外收的),收后挑到集市出售,再换回些米油盐日用品这些填补家用。
后来我结婚有了家室生活有压力后,也延续了母亲的种植传统,每年也在插播水稻的同时,再抽出时间到荒山上挖山地种植生姜填补家用。当然,我后来的生姜种植,是不会像母亲当年那样偷偷摸摸了。那时国家已改革开放,山里人已分田到户单干,只要能挣钱发家致富,谁还管你做什么行业?!
因为种植生姜,我真的是挣到了钱。那些年,儿女的学杂费、楼房的建设费,以及后来的购车款,哪一件事的成就,都有种植生姜出售后集攒而成的那部份。我在我的文档中,也曾多次以生姜为题,描述过我家打“姜山”时的喜怒哀乐!
现在山里人是以种植果树为主业了,家里年轻的一代,他们对于种植生姜,已是再不重视。我现在人进老年人行列,种植生姜,除了自给自足那一日三餐油茶的调料外,也有一种怀古情愫。
但愿种植生姜的这个行业,在山里年轻人这一代,不要让它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