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313
- 魅力
- 1
- 金币
- 118
- 注册时间
- 2020-12-29

|
今年的国庆节伙到了中秋。长久以来一到八月十五,凡人张口闭嘴讲送礼的,不肖讲就是月饼。发群里、朋友圈里是月饼公仔图案,油光水滑的,已没得什么人对它有兴趣、垂涎欲滴lia口水了。现今,我觉得大多数本地后生也有大人家,忘记了或者不懂得八月十五这一天子姜炒鸭子这道桂林菜了。那是桂林人过节桌子上的好口子。我还记得小时候的过节场景。奶奶杀鸭,在鸭颈脖上扯干净毛,还要磨一下菜刀,一刀下去利索一捺,抬起鸭后腿,给鸭血流出来滴到放了点小半碗水的碗里头。留到闷鸭子时,伙到点醋倒进锅里煮,就是独特味道的醋血鸭。奶奶总是喊我去河边quan毛,一根根的扯,要点耐心。想到扯完就有吃的味道,兴头十足。还有码头上尽是quan毛杀鸭洗姜洗菜的人,那繁荣的景象如今消失了。不久前回到当年的横街口码头,对河就是伏波山。和到街坊小狗扯起小时候码头上的事。我讲那时我们穿短裤去河中间冲滩,你还打郎当在岸边耍水。
还有这天,家家的小娃子都一样,各人分得1/4月饼,舍不得一口吃完,慢慢舔细细嚼。或到隔壁邻舍比对“叉烧”还是“伍仁”,吃“豆沙”的就晓得自己屋里的生活水平欠点点水色。老表维佳告诉我,“七月十四才是子姜炒子鸭!”,哦,我搞混了,讲到是八月十五了。其实八月十五这一天也吃鸭子的。不过,是的,他的民俗旧习比我了解多更清晰。他小我10岁,他外婆是我爷爷的同胞小妹子,我和他同到在对河东江五通街百米内度过童年少年,他老弟维棋多年前讲过几次:“那时大哥扯常从裤子口袋搂2分钱给我们买糖吃”。他也是我一中的不同期的校友。还有他的桂林话讲得比我还要地道,他和他外婆一起在街上生活的时间蛮长。桂林话,我在先提出的、写文章用的桂林话为“民国时期的桂林话”。他外婆外公,我爷爷奶奶讲的就是民国桂林话,和我长大在街上和那些豆子鬼,街上人的话还是有区别的。现在不拘时了,有子姜有子鸭,天天七月十四,月月八月十五。我又与你们大都不同,不讲月饼,那甜了嘴巴糖了尿的东西,好!也不好!老人家最好少nia,莫nia。(前者为平声,“莫近”的意思;后者为去声,“莫去舔吃”的意思。)谈杀狗扯煎鱼,bia达嘴巴,讲点嘴津,我总是在讲以前的事情和味道。分点给你。 

编辑有误,将就辨识。有空再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灵川上阳家漓江边,江面水平静,岸边火烈烈。小时候我屋里养过狗,看守家屋院,防贼偷果蔬。狗下了狗仔,狗仔长大了就要杀了大狗拿来吃,不然它起码要半个小人的口粮,光靠它去街边捡嫩娃子的粑粑,一条街狗多,听到呼唤声跑去已经给其它狗舔完了。我见过用禾草起火焦皮,我们街上和近郊一带的人喊做“lan狗”。后生仔讲是烧狗。
漓江上阳家狗肉香。荣甫在翻炒狗肉,我亲眼见就是随意丢几片桂皮,撒一把干辣椒,硬是不差街上馆铺的味道。我当时不能哈吃猛胀,我们这一桌人少,6个人一大锅,尽管是汉子也剩下蛮多,打包回来足够我吃几天。
狗肉锅边闻香,平米桌面写字。还是第一次。
闻着狗香味舞两笔。灵川上阳家地羊香过三街。
落款:乙巳八月初九(灵川乡间杀狗过节日)随陈锅星星老弟到漓江上阳家荣甫屋里杀狗招待亲友 喝点小酒(爽神)裔工明天七十五(之年)
掌锅铲放料子的阳荣甫。今天的身份是大师傅伙头军。
烟熏火燎味道好。

总不能白吃人家的。你们个个会写“家和万事兴”,我不爱随大流。写个“家和事业兴”,得没?
这村边来客吃狗肉的驾骑阵势,有点吓着。
龙门码头。漓江河面宽阔,水流急速。
漓江下流的柘木龙门村(现在划给了朝阳)河边吃鱼,回想五十年前的场景和味道,我是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走村串队的乡间放映员,所到之处捉鸡捞鱼热情受请。那鱼,拿清水煮起也鲜得令人欢喜。到了现在,鱼还是鱼,油多配料足,一下子提高了它的品味好几个级别。
七星区宣传部、文联的后生干部帮我的忙,扯纸拍照。

“龙门夕照”是最近几年摄影家发现的。晚霞满天作背景,夕阳之人,在这景致中手把“龙门夕阳美”留个影。
2025-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