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4092
- 魅力
- 2625
- 金币
- 26810
- 注册时间
- 2010-6-12
|
发表于 2024-5-24 15: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艘船有年头了。如果装上桅杆挂起红帆,就和我们50年代看到的货船一模一样。大概是添置了动力设备后,船帆派不上用场,连同桅杆一起拆除了,旧船还在继续使用。
看到女船工脚下船沿边那根木杆了吗?本该是两根联结延伸到船尾的,但后面那根杆已经拆除,只剩4个木桩。那是助力杆,两边船帮都有。助力杆侧面还有一道一道的木格,那是船工用于足蹬用的。
旧时木船无机械动力,跑运输时船工非常吃力。尤其是逆水上行,走深水区,一靠帆,二划桨,三拉纤;走浅水区要靠竹篙撑+拉纤。船头那个戴着竹斗笠的男船工,他手上的竹篙上端有个弯若月牙形的肩托。沉重的货船上急滩,全靠两边的船工全都俯下身子用肩撑住竹篙肩托,手抓船沿边的助力杆,脚一格一格地蹬住木格+手上交替用力,一步一步往船尾走,船才获得反方向的作用力,推动重船缓缓上行。走到船尾的船工会迅速回到船头,再重复此操作,如此一次次的重复,艰难地将船撑过一个个急水浅滩。
2001年解放桥重修,我们在訾洲看炸桥墩,一位老船工在我们身边叹息:“可惜了,民国28年(1939年)从梧州运来的红毛泥(水泥,那时人们称洋人为“红毛”)...”老人说这话时,语气沉重,看得出他在回忆过去倍尝的艰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