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到灌阳,走的是月岭、江口、岩口、千家峒这些比较著名的景点。
后来开始寻古迹,就是文市、水车、洞井、新圩这些乡镇,还有昭仪、会湘、达溪、平田、官庄、璃碧、飞熊、青箱、德里、大营这些村名透露出深厚历史底蕴的大村子。
现在访问到的,很多是民风淳朴的偏远小村,原始风貌已经谈不上,但建筑人文高低透出一丝古风。
每个村子都有一些老豪宅,或因倒塌,或被新建筑遮挡,但只要想拍照,总还是拍得到一些精美局部。







灌阳农村近几年建了很多在大桂林排得上号的新豪宅。
年代稍近的土砖房和标语还是更容易让人入局。








劳动是伟大的,这句话从我口里说出绝不是忽悠



生活气息满满的农家小院———如果喜欢就拿去做壁纸吧。










老灶台打扫得很干净,旁边还有个夜屎狗

葛洞村241国道旁边一家竹编制品店,在我不断地夸赞其做工细腻,好过农具节上的竹木制品后,老板似乎不好意思吞吞吐吐讲出一句:我的东西在灌阳来讲算是比较好的......
我迅速打断:是最好的!莫谦虚!


正值灌阳特产枣子成熟,好多村的枣子触手可及,吾得以品尝了一通。


灌阳的小学校很多还在上课,不像灵川临桂,已大面积荒废了。



灌阳每个村子都有高大遒劲的古樟,总数量是桂林最多的!
我装猛讲一句






凉伞树村的古樟,荫庇一亩地,现树下新增了一些石碑之类。
四年前我的一篇灌阳游记里不慎把凉伞树写成了“凉树伞”还是“凉伞坪”,后来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修改了。
另:在帖子发出后的一两天,我会修改一些我认为不合适的用词或者是不通顺的句子,这给版主增加了工作量,这是我吹牛皮不打草稿造成的,在此致歉。



回想起来,现在的这些乡村行程跟我在国外的旅游经历有相同之处。
刚开始上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的时候,如果看到上面有不少发达国家游客,我会觉得,嗯,这个地方来对了。
没过两年,当我又进了飞机火车,看到上面都是本土当地人而没有游客的时候,我会很欣慰——噢,这才是走对了正路!
哈哈。
其实以前做的功,好多都是无用功。
曾经花过的钱,只不过拿克买了经验而已。
如果你没觉得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好卵醒,那么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这是我在桂林人论坛写的,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哦。

黄关之夜。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