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渔歌,金燕,光头强
出镜:红波
据说这是一个初建于元代的古村落,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名痴迷于用照片去展示桂林美好风景的摄影博主,这一次,我将目光投向了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的富卞村,去探寻那个隐匿在岁月长河中的古老村落。
富汴村到了,原本到这个党群服务中心就可以停车了,可是因为我们不熟悉地方,就咨询了村民我们要找的古城门在哪里,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富汴村目前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城门践礼门前。后来才知道,其实富汴村就是一个直径约500米的圆,无论从哪个方向走,只要走个环线都能走完全村。 村里建有城堡,清咸丰五年(1855年)动工,咸丰九年(1859年)村民续建,到同冶元年竣工。 现在“践礼门”上方的碑刻中还有题字: 上款是“同治元年壬戌岁”,下款“周德保众姓仝建”,中间是“践礼门”三个大字。






初见践礼门,一幅古朴宁静的画面便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一弯五六米宽的小河,几棵古老的重阳木下,是那饱经沧桑的古城门,城墙外开挖了5-6米宽的护城河,现在应该叫做护村河了,河边几株古树静静伫立,他们大多是上百年的重阳木,村民说到了夏季这里就是遮天蔽日的绿荫,为沿岸撑起一方清凉。水中,鸭子欢快嬉戏,为这宁静的河流增添几分活泼的气息,河水清幽,鸭子自在,古树守望,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悠然的田园风光图,这样的风景里,怎么能少得了我呢,当然是要共享画面的。






进入城门,便是富汴村。 该城堡设计精巧,初建为圆形,环村而建。原本城堡的四周共建有五个城门,它们分别用“仁、义、礼、智、信”命名。东边的城门叫“近智门”,西北面的城门叫“由义门”,南边的城门叫“践礼门”,东北面的城门叫“崇信门”,西北面的城门叫“居仁门”。五个城门的名字集中体现出一个“德”字的含义,故原本此村村名为“周德堡”村。村民凭借城墙与护城河拒士匪于城墙之外,生产生活比其他的村庄安全稳定,村民逐步富裕起来,后来人们将“周德堡”村改成了“富汴”村。现在我们登上践礼门城楼,还可以看到里面设置有射击孔,墙上也还留有践礼门和富汴村两首诗。










沿着护村河建有青石板桥三座,分别是南面“践礼门”前的“江龙桥”,东北面“崇信门”前的“屋背河”桥,西北面“居仁门”前的“西坎桥”。村内也还有一座小拱桥,可惜今年冬季缺水,桥下无水多少显得不够灵动,等春天雨水充足的时候再重新来走一走,好好拍一拍。城内还建有古井一个,自流泉井一个,城外护城河中又建有自流泉井两个。







解放后,土匪匿迹,国泰民安,古城堡失去了抵抗外来力量入侵的使用价值。70年代,生产队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各队修建集体仓库和猪场时,就近取材,将城堡的围墙石块拆了下来。现全村只幸存有南面较完整的“践礼门”和西面残破的“由义门”,其它的围墙和城门均已拆除。而原城堡内的民房或因倒塌、或人为拆去、或火灾等原因已损毁三分之一左右,只有尚存的“践礼门”和“由义门”向人们诉说着古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历程。 拍摄中我们遇见了许多热情淳朴的村民。他们给我们带路,为我们清扫古桥上的落叶,他们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他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走进他们的村庄,一位大爷主动向我介绍村子的历史,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我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和文字,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富卞村,走进这座隐匿在岁月深处的古村落,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