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文化宫,小学在江南小学、滨江小学,初中在九中,都只和家隔一条马路而已,文化宫和周边几百米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整个世界。
5岁时因为在老乡亲饭店捡客人吃剩的板栗而被大人笑了很多年;早上常去小香港的体委食堂打早餐;有零花钱会去郊区政府门口的冰室买根冰棒;7岁时第一次带着弟弟在张永发布店门口的屋檐下摆小人书摊(2分钱看一次);还有上小学走过的东西巷、上初中走过的正阳路、依仁路…… 这是桂林城留给我的抹不去的儿时记忆。
国营味香馆。这家桂林人的老味道和旁边的天忠馄饨店,还要排队去吃。已经早就记不得米粉的味道了,但是“味香馆”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多年后才知道,老婆的外婆当时在这当经理。
江南米粉店。三元及第前面的这家的汤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去江南小学上学都会路过,偶尔父母大方给钱,会吃一碗,那时8分钱二两。
老乡亲饭店。好多东西吃啊,每天我都会流着口水去看看的,曾在桌子上捡过别人吃剩的板栗。
正阳东巷,现在成了东西巷步行街,这是小时候每天上学走过的地方。每逢下雨天,我会慢慢地走在雨中,因为相信如果跑步会淋得更湿。图片右边有家租书店,承包了我从初中到高中的所有非正规书籍,开启人生启蒙教育。
彭巍鞋业。还记得小香港街口的这栋小楼,当年我在这里买了好多打折的鞋。
小香港,路尽头的体委食堂是我常去打早餐的地方。大年初一的清晨,也会在这条街上寻觅未燃放开的零散鞭炮。
桂林市体育场,这是中心广场的地址。以前各个学校的校运会和体育跑步考试都在那里,当时桂林都没有广场。那时,依仁路上有体操训练馆,还有灯光球场,我在灯光球场看了露天电影《画皮》,第一次被吓着不敢走回家。
这个是1989年中山南路的人行道。有点裸水,但旁边的七三大楼却是当时桂林的商业中心。
杉湖,有个蘑菇亭,榕湖,有个九曲桥,经常去,早上我会在蘑菇亭上打不正宗的少林长拳,跟着电影《少林寺》学的。
漓江饭店。那时,很多小学春游会组织徒步尧山看杜鹃,徒步七星公园看动物,到蘑菇亭拍合影,把当时桂林最高的建筑-漓江饭店-留在照片里。
张永发布店,以前的时尚是买布做衣服,记得结账时是账单从头上的铁丝滑到收银台,7岁时我在店门口的屋檐下摆小人书摊。
正阳路,还能看到我同学唐伯虎家的房子,后来修建正阳步行街,他家得了街上的一间门面,好赚啊。
观音阁的交通亭,对于当年年幼的我们来说,出了这里就算出国了。前面左转到头就是2路汽车站的终点-桂林钢厂,那时我们能喝到格瓦斯的地方。
岁月改变着我们,也改变着城市
今天回首时唏嘘,感叹
还有那化不开的怀念
文中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