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沙”,随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扫地声,就见在村巷的那头,有一个看似六十岁的男人,正在清扫着巷面;男人拿着那种用竹枝捆扎的竹扫帚,从身右方扬起,然后放到地上往前左方向横扫。男人扬扫帚把地上的杂物灰尘,扫到左边路檐处合拢后,再用高粮扫帚细扫垃圾于铁铲内,然后倒入到旁边放立的翻斗二轮垃圾车中。
男人竹扫帚高粮扫帚轮着用,男人所过之处,路面是干净,村巷道内已是通透美观。男人扬扫帚扫地“沙沙沙”的声音,在这偏僻平静的小山村,是一道文明风景,是美好的象征。
男人中等身材,他的着装简洁而朴素,上身那件印花仿武警服,在他的换洗下,已褪去了原装时的鲜艳,变成了泛白显旧的常服。他的裤装也不是新的。
许是打扫村巷扬起有太多的灰尘,男人为了少吸入尘土影响身体健康,他总是戴着一只白色口罩;也因口罩遮挡住了男人的大部分脸面,一般过路的人是看不到他真容的。男人在清扫路面时,他是专注地面目不斜视,过往的行人也会尊重他的职业,都是快速离开,而不会影响他的工作。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这村是桂东北恭城瑶县最东南面瑶山里的,一个瑶族村屯。这个扫村巷的男人,他不是这个山村的。这个村的人种植果树,多已是发家致富,上些年就成为全县新农村的样板村。为了村容村貌,该村每年都会拿出一定资金,聘请清洁工人每天打扫村道。男人是邻镇人,经人介绍,他是受聘而来的。
山村的房屋建得分散,尽管这村只是几十户二百多人口,但从村东到村西的距离,却有一里地。
据懂内情的人讲,这扫村巷的男人,他原来的家庭是有三人的。那一年,男人还是二十多岁年龄,他和父母双亲过;父母见儿二十多岁了还没找到对象,就有些心急。俩老人知道,儿子找不到对象结婚,是自家房屋老旧所致。四邻村庄知道内情的妹子,都嫌弃老房阴暗潮湿,不愿成为这种家庭的儿媳妇。男人的父母一合计,就决定帮儿建一座新房,好让儿能早日找到对象结婚成家。
那时的山村还是合着“大集体”的,男人的父母利用早起、和生产队收中晚工的零碎时间,平整宅基地,抬石下地基,然后自己挖泥挑泥冲泥墙,到山上砍扛杉木房梁。在新房建起后不久,由于劳累过度,男人的父亲得了急疾终去,他的母亲,也因悲伤过度在第二年也走了。
男人眼见父母为他的婚事,已先后累殁去,在他的心里,就对找对象结婚成家这事,看得清冷了!男人就这样独居到了现在,为了生活,他就应聘了这村的清洁工作。
男人把简单的家什搬到这村,他吃住在这里。清晨,在东方山头刚露晨曦时,男人就起床,草草吃过早饭后,他就手推二轮斗车,从最东头的村户开始清扫。一家家门前、村巷主道,男人就趁村人还没有起床,村巷还没有热闹时清扫地面,以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出行。
从村东到村西最末那户人家门前,男人一般得一午时间才能清扫过。遇春夏季多雨季节,山泥和杂物在雨水的冲涮下,都会往低处的村道上淌。雨后铲除扫净村道上的泥污,是男人最费体力精力的事。有时这日刚铲除扫净巷面,下一个雨天后,他又得重复上一天的工作!
我每天都要到该村去两趟,因为该村设有这里整个瑶山村委会的,中心小学校和幼儿园。我的孙子孙女在这村上学,我每天都骑车送接孙儿上下学。
每次和扫村巷的这男人会面,我都对他有一种敬重的心绪。我觉得这男人不容易,也感知到他平凡而不平庸,是一个诚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