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桂林轴线厂工人在检验产品
说到桂林轴线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挺陌生,但对老一辈人来说,那可是青春的印记,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当年好多年轻人扎进厂里,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厂子的故事。
据悉,桂林轴线厂最初成立于1954年,前身叫天南线厂,还是桂林头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厂里生产的“大桔牌”棉塔线直接卖到非洲去,“象山牌”轴线出口到东南亚各国,是当时桂林纺织业里最早出口创汇的企业了。
到了1970年,厂里自己鼓捣出生产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一下子提上来了,还把传统的上蜡工艺改了,干活效率高多了。1978年又琢磨着做出纸排线、宝塔线、棉球线,不再只生产轴线这一种产品。1984年更厉害,他们研制出工业用线,能缝水泥袋、装订书本,这在广西还是头一份,直接填补了空白。
改革开放以后,轴线厂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厂子越扩越大,工人越来越多,产品种类和产量蹭蹭涨,光纯涤纶线就从原来的40来个花色,发展到近300种。产品不光国内卖得火,还出口到国外,给桂林的经济建设出了不少力。

80年代桂林轴线厂更名为桂林制线厂,图为东镇路制线厂的区域

工人们在车间进行作业

1987年桂林制线厂荣获自治区优质产品奖

“象山牌”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桂林制线厂成品车间一角
那时候车间里,纺织机器排得整整齐齐,工人们在机器前重复着看似简单却需要精准度的操作,每一道工序都浸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虽说干活累,但看着一件件成品从生产线上出来,心里那股成就感和自豪感就压不住。
这些生产出的产品被运往国内外,将成为衣物纺织品的一部分,温暖着千家万户。对于许多在这里工作的人来说,这里承载了他们的青春年华,见证了工厂繁荣发展的高光时刻,那些年为工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据制线厂老一辈人回忆,那时候的制线厂是桂林制线业唯一的生产厂家,在广西也是规模最大的制线厂。1991年还承办了全国制线行业年会暨经验交流会,当时西北的新疆、东北的哈尔滨,还有京津冀、江浙沪、广东等地都来人了,办得特别有影响力。
后来,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东镇路的桂林制线厂,在1999年“两江四湖”工程建设中,因拆迁而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回头看,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就是几十年了。不过对厂里的老一辈人来说,那些在机器轰鸣声里并肩干活,挥洒汗水的日子,是他们这辈子最念叨,最忘不掉的青春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