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芳香厂老大门,80年代更名桂林香料总厂

80年代桂花浸膏荣获国家银质奖,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及广西名牌产品

芳香厂桂花牌系列产品,曾经畅销国内外
在桂林,有一条路叫芳香路。别看现在这条路普普通通,可它的名字背后,藏着一个老厂的传奇故事。曾经在这里风光无限的桂林芳香厂,虽然它早已没了踪影,但留下的芳香路,见证了这个老厂的辉煌岁月。
据悉,在1958年以前,整个广西还没有一家专业生产香料的工厂,而桂林芳香厂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小树苗,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为了工厂的早日建成,桂林各个兄弟厂的领导,工人纷纷响应号召,一头扎进了建设里。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家发扬无私奉献,互助协作的精神,不同工种,不同背景的人紧密配合,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工人们干活麻溜又靠谱,整个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在连续不断的苦战中,终于在1958年3月,工厂顺利建成并投入生产。
刚建厂的时候,芳香厂规模小得很,拢共就66个工人,只能生产蒸锅山苍子油这一种产品。但这些工人可没打退堂鼓,靠着一股子热情和拼劲,愣是把厂子一点点做大做强了。1962年,芳香厂搞出了桂花浸膏,这不仅填补了国内香料生产的空白,也为国际上增添了新品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香精和高档香水。
说到桂花浸膏,那在当时绝对是“奢侈品中的顶流”!价格贵得离谱,一公斤桂花浸膏的钱,当时都能买一辆解放牌汽车了,简直跟黄金一个价!而且它特别“金贵”,一吨桂花才能做出2公斤浸膏,还得等桂花开了才能生产,妥妥的“季节限定款”,成了当时最顶级的天然香料之一。
除了桂花浸膏,芳香厂还生产松油醇、精制山苍子油这些香料。产品在国内卖得火爆,还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实打实给国家赚了不少外汇。这些产品不仅让芳香厂声名远播,也让“芳香路”这个名字更加名副其实。
1967年,国家启动了代号“523”项目,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集全国科研之力寻找新的抗疟药物,芳香厂也参与其中,负责研究军用驱蚊剂。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艰苦,科研人员在闷热的小屋里搞实验,甚至有人主动让蚊子咬,就为了测试驱蚊效果。到1974年,军用驱蚊剂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芳香厂还参与了青蒿素的研究。科研人员用汽油从黄花蒿里分离出青蒿素,为后来桂林制药厂二次研发青蒿素提供了重要支持。1977年,桂林制药厂研发出青蒿琥酯,大大提升了疗效,这里面可有芳香厂的一份功劳。
80年代,那是芳香厂的“黄金时代”!拳头产品桂花浸膏大量出口,给国家赚了好多外汇。这一时期,芳香厂更名为桂林香料总厂。1985年,桂花浸膏更是拿下国家银质奖,后来还多次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广西名牌产品等荣誉,妥妥的“高光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风云变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厂慢慢走了下坡路。1997年,桂林集琦药业收购了它,重新组建了新公司。虽然曾经繁盛一时的芳香厂已经成为过去,但它当年的历史贡献,永远刻进了城市的记忆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