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季七夕日这天,我们一家人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程;车从恭城莲花镇南下平乐二塘镇途中,这国省道路是近年才改弯扩直的高等级二级路,沿途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车过新华水库面上的高架桥,这里就是平乐二塘镇的地界了。车窗外,那些隐在绿荫中村庄,容不得我的目光太多停留,它们已飞速在后撤。然而,在车驶上一段笔直路况时,车窗左边的那一排风景,它突然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在离公路大约五百米的左前方原野上,那一排笔直的拱物,正单薄地沉寂在稻田的上方,后来随着车的移动,原来看到的拱物,突然就残缺断头。

由于这地方离恭城不远,这里这拱物之前我已有所耳闻,这个地方叫周塘,这些拱物叫周塘渡槽。

旅游偶然的路过,它瞬时就激起了我的兴趣,我记得之前在论坛是有文友行文过这里,于是,我赶紧拿出手机打开相机,拍摄了前方的这一处独景。

这之后的多天,由于农事繁忙身显懒惰,我没有整理那日拍摄下的图片,今日在午休的时间,我翻看手机相册时,这一组图片,它们让我就有行文的冲动。

周塘渡槽是在公元一九七六年建设,它最初的设计全长是一千四百米,槽拱分为三十八跨,最大的拱跨有七十米;建成后它自北向南,为二塘镇众多村屯农田引水灌溉,在雨季,它还有排洪泄积水功能。

这个周塘渡槽,它是当时“农业学大寨”的样板工程,它和恭城西岭挖沟的青年渡槽、莲花镇东堡渡槽是同时期开建。只是,这周塘渡槽在建时,渡槽的第十八至十九拱,突然就崩塌,引起多米若骨现象,波及十拱总长四百五十米的渡槽垮塌,导致十人施工人员当场死亡,五人重伤。
周塘渡槽在建发生事故后,整个项目就停工荒废下来;这一“搁置”,时光就流逝了近五十年。
现在看曾经的古渡槽遗物,那些没有垮塌下来的石拱,石面已显古旧,在石与石连接的部位,可能已长满了苔藓和杂草。这个工程的失败颓废,有当时没有重型机械做施工助手,有施工人员不规范施工(据知情人讲,当时工人单边筑槽,拱体失重后垮塌),等众多原因复加。
但不管怎样,现今的我们,依然要向曾经的建设者致敬,如果没有上代人的努力,也就没有如今国人的盛世芳华。